复试必读 新闻学方向不可不知的几本书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4-05

复试必读 新闻学方向不可不知的几本书

  春节一过,复试将近。在新闻传播学类的考研中,复试考察要比初试灵活太多,初试主要考察背记基本功,而复试更关注知识面、阅读量、思考能力。而想在灵活的复试中脱颖而出,“课外书”是关键。

  老师会问一些大家都能说上几句话的热点、案例、专题领域,比如“调查报道”“灾难报道”“媒体责任”“新闻理想”“媒体与社会发展”。

  这时候如果你的知识面还是仅停留在初试的教材,或者纯个人主观感想,那很容易言之无物,被老师认为是“死读书”。

  这本书的封皮看起来很“商业”很“畅销”,但其实它是美国新闻写作常用的一本教材。它的作者是美联社国内部资深记者兼编辑,她丰富的业务经历决定了这本书没有大段的理论,而是通过实例来展现内容。

  小小班注:这本书涉及的新闻体裁很全,所以如果面试时问到人物特写、调查报道、专业领域报道、灾难报道,你都可以引用这本书中的例子和原则。

  这本书大家都很熟咯,被各种大牛老师推荐了很多次。这本书虽然简称《》,但其实副标题朴素地揭露了主旨,即在互联网时代,传播者和受众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我们浸泡在信息中,却丧失了对信息的掌控能力,这本书意在通过程式化的操作,来手把手提升读者的媒介素养。

  小小班注:面试时如果遇到“反转新闻”“新的媒介技术与新闻真实”“新闻核查”“媒介素养”等考点,都可以引用这本书哦~

  这本书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如果说《南方周末》记录了二十多年来的时代进程,那么这本《后台》就是对记录的记录。

  这本书是让众记者以第一人称讲述采写过程,完整地展示了新闻生产的全过程,里面有纠结、有辩论、有案例。你可以看到,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如何在具体的新闻操作中实现有机互补、相互促进,新闻理论如何在实际中指导新闻生产与操作,而新闻实践中的个案突破又是如何改写并完善着新闻理论的框架与体系。

  冰点,与沸点相对。它用悲悯、诚恳和勇气,关注那些没有在场上喑声的群体,聚焦我们日常的视觉盲区。所以虽然叫“冰点”,讲述的却是有温度的故事。

  冰点本是《中国青年报》的深度报道栏目,现在每两年会汇编成一册书,买来翻翻吧,保证你会陷入沉思。

  小小班注:这套书里收录的稿件是我国目前最典型、最优秀的一波深度报道,并且几册书的出版日期正好跨越了新媒体鹊起、互联网腾飞、社会变革最剧烈的几年,如果面试时问到“深度报道”“媒体在社会转型中的功能”等问题,这本书会给你指引。

  陈虻中国电视纪录片里程碑性的人物之一。如果你是没学过新闻的人,那你可能只是觉得“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句广告语耳熟,可能只知道《》《新闻调查》《实话实说》《感动中国》是很出名的栏目。但既然你是一个新闻人,你就要知道,这些中国电视新闻史上的巨作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陈虻。

  讲真,看了这本书会震撼、会感动,用这本书的内容来阐释你的“新闻理想”“新闻价值”“监督”“媒体功能”要比空口跑火车好太多。

  这本书的前身是《华尔街日报》的内部讲座,专门培训那些为《华尔街日报》头版提供特稿的记者,不过《华尔街日报》也绝不是一群天才记者的灵感之作,而是严格的写作规范和刻苦的写作训练的产物。它的英文原名叫做《Art and Craft of Feature Writing》,其中的art和craft两个词很值得品味,道出了写作的玄机:写作纵然是一门看似飘渺的艺术,也绝对离不开锤炼雕琢,“讲故事”其实是有章可循的。所以,如果你希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让自己笔下的故事娓娓动人,这本书或许能帮到你。

  未来几天会陆续推出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传媒经济学等大类的书单及阅读使用指南,敬请期待哦~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在下方留言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