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在反进程中的利与弊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3-06

论网络在反进程中的利与弊

  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的重要问题。党的报告中提到:“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始终保持惩治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1]”自以来,党在反事业上无论是打击力度、处理速度都有了很大的突破,真正做到了无论权有多大、位有多高只要违反了党纪国法就绝不容情,不给留任何余地,成为中国党反进程中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在党的反事业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网络作为现代人群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在反腐过程中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网络以其自身的优势,能够营造良好的反腐氛围、调动起人民群众参与反腐的热情、促使党政机关提高处理事件的效率。但是在反腐事业中,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反腐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干扰着反腐事业的进程。

  1.在当前的中国社会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覆盖率的提高,使得事件的揭露较易引起人民群众广泛的关注,动员全民参与其中,营造一个全社会参与的反腐环境。

  近年来的反腐实践表明,党的反腐事业要想在全社会顺利开展,仅仅由党的各类工作部门去推行自上而下的行动是远远不够的,反腐事业要想取得新的突破,关键还是在于发动起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因此如何在反腐过程中充分发动起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当下的中国,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也覆盖到了更大的范围,致使各类反腐信息的传播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网络无处不在的大环境下,各类事件一经披露,就会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被人们所知道,引起人民群众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并且网络自身的优势可以降低时间、空间等因素对网络自身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向人们传递各类反腐信息,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反腐进度、各类资讯,了解反腐事态的发展趋向,对反腐事业有个多方面的了解,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由全民积极参与其中的反腐氛围,以此推进反事业的顺利开展。

  2.网络检举的匿名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举报人形成有效的保护,可以激发人民群众勇于监督、参与反腐的热情,促进反腐事业取得成功。

  网络检举的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实名举报。在传出的举报模式当中,为了保证举报内容的真实性,需要检举人在检举某一事件时被强制要求签署自己的真实姓名并对举报内容负责。而网络检举的匿名性就有效打破了这一规定,这其实并不仅仅是一种自由的表现,更大意义上其实是对检举人的一种无形的保护。在传统的举报模式下,一部分干部在受到举报后可能会怀恨在心,对举报人实行打击、报复,这种风险的存在会冲淡人民群众参与反事业的热情,有些民众及时知道事件的存在,但是为了个人的安危也只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保全自己的安全。久而久之,就不会有来自基层的声音参与到反腐事业当中了。网络检举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举报过程中实行匿名制,采集举报信息的渠道都是专门化的渠道,在各方面都有着较强的保密性,任何人都不能轻易获知举报人的个人信息,不能对检举人进行报复伤害。这就在一定意义上对检举人形成了一种无形的保护,能够让检举人无后顾之忧的参与到反事业的开展中,讲述自己了解的具体情况,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对人们参与的一种精神上的支持,支持普通民众参与反的行动,促使反复事业取得更好的成果。

  3.网络自身的便捷性特点,使信息的传递不用受太多外界因素的干扰,能够让人们对反事业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在社会上形成,给涉事单位造成一种的压力,利用的力量引起党政机关的重视,从而提高对事件的处理效率。

  传统媒体自身的一些缺陷导致普通民众参与反腐事业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传统主流媒体在监督中的缺位,或称为新媒体的配角、追随者” [2]。但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技术,其自身就具有便捷性的特点,这些优势能够很好的规避传统媒体存在的一些缺陷。网络在其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并且当下中国社会网络使用人群庞大的现实因素也能使事件在被揭露以后快速的引起热议,热议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一股的力量,给相关的党政机关一种无形的压力,引起相关单位的重视,敦促相关单位加紧对事件的处理。并且网络的高覆盖率也容易使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使相关单位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打破以往的人情因素对事件处理进程的干扰,提高事件处理的公正度。事件一经发现就能被连根拔起,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徇私包庇,真正做到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不徇私情,让我党的反腐事业真正实现公平、公正,以此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处理事件的能力和效率,建立一个能更好凝结民心的廉洁政府。

  1.在以网络为载体的反腐事业开展进程中,一些网络媒体为了提高本媒体的知名度,获取较高的点击率,而对事件不负责任的大肆渲染,制造各种噱头以求引起围观,甚至为了吸引公众关注而散布各类不实信息,影响反腐进程。

  网络的匿名性对普通民众的保护给了参与人群自由发表言论的机会,大大激发了民众参与反事业的热情,给党开展反事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作为新型反腐工具的网络自然也不例外。网络在给反腐事业提供帮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阻碍反腐事业开展的因素。网络对检举人的保护在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热情的同时也留给了一些别有用心、说话不负责任的人可趁之机。通过近年来对事件的处理过程来看,当一个案件曝光后最先引起热议的大多是涉案官员的私生活问题。这些话题在网络技术的渲染下会快速成为街头巷尾讨论的笑料。其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被人们议论纷纷的话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可靠的来源的,话题的真实性自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但由于人民群众的识别力上的限制,这些问题反而成为受关注度最高的问题。这些不正常的现象无疑会将反腐事业逼入一个怪圈,使涉案官员的私生活问题、生活作风问题被动的处于整个反腐过程的中心位置。这除了会使党在人们群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关键是还会影响反腐事业的导向,使反腐事业的发展方向偏离正常的航道,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更有甚者,这些问题一旦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所把握并用之加以炒作,在全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网络在反腐事业中的这一弊端是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并在以后的反腐事业中不断加以克服的。

  2.网络在反腐过程中制造的压力在敦促涉事单位抓紧对案件的处理的同时,也会导致一些涉事单位在办案过程中过多追求处理的速度而对一些具体事件的调查过程有所忽视,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纵观以来的反腐事件处理过程,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事件的处理周期明显缩短了,在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当前中国,网络覆盖面积广、网民群体庞大的现实因素导致事件在被披露以后,涉事机关面对的压力会努力的尽快平息社会的物议,以求维护本单位在社会上的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涉事单位会尽可能快的处理相关事件,就会更多的关注事件处理的速度而忽略一些具体问题的真实性。这往往表现在案件的调查取证过程中会存在以偏概全、没有确凿证据却依旧定论等方面的失误。

  此外“网络反腐的一些非理性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容易形成集体性的非理性力量,从而导致监督范围扩大化,甚至侵犯被监督者的合法权益” [3]。这些做法都是违背党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的,但是面对社会的压力又迫使他们不得不快速结案向全社会公布调查结果。因此网络在制造社会敦促办案机关提高办案速度的同时也是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的。

  3.网络反腐方面制度化的缺失对推进反腐进程存在负面影响。虽然近年来在反腐事业中网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该领域的制度建设仍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的制度体系。也就是说在我国网络反腐还没有真正实现制度化,现有的一些管理办法多是一些零星的、相互独立的部分,在处理某些具体事件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融合,甚至在一些地方还不能达成一致,简言之就是在网络参与反腐方面制度化还存在很大程度的缺失。制度化的缺失易导致一些触及敏感话题的言论无法发表、一切职能部门在事件被揭发后不能及时做出反应使反腐工作的有关环节衔接不畅导致反腐工作遇到障碍,造成网络反腐依旧无法摆脱传统反腐模式所面临的一些困境,由此给反腐事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推动网络参与反腐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化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了完善的制度保障,才能尽可能让网络适应形势的变化、充分发挥其优势,做到物尽其用,让网络在反腐过程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中国古语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网络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新型事物,其自身也必然存在着两面性。如何克服其缺点,将其优点最大化地运用到党的反腐事业当中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关键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在党开展反事业的过程中网络不是能呼风唤雨的工具,其中还需要各级党政机关结合国情、党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做到让党、网络、人民群众三股力量合为一体,共同致力于党领导的反腐工作中来,这才能促进党的反腐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并以此提升人民群众对党、对政府的信任,激发对中国特色反腐事业的信心,维护社会稳定和人们团结。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更广阔的道路。(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