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广播的优势及发展思路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7-14

网络广播的优势及发展思路

  网络广播是21世纪广播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鲜事物,应引起广播电台系统的高度关注与研究。通过互联网检索以及问卷调查,笔者发现,虽然我国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来一直保持着很快的发展速度,现在的网民已超过一亿多人,而且还在不断地攀升,但是我国网络广播的发展现状及其规模、档次、质量等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

  网络广播实质上是广播电台利用建立在因特网站点上的广播服务器和特定软件运行传输,再经过计算机上安装的广播接受软件连接的过程。它既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网络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传统电台广播由于广播信号受风速、雷电雨、地形等自然环境的影响,音质易受干扰;传统广播的信息容量多局限于实时广播;多数传统广播覆盖面受无线电波距离约束,受众的分布只能局限于电台周边的地区。与此相比,网络广播则开辟了声音传播的新。它采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在互联网上安装的广播接收器收听,传播速度与传输的信号有极强的排干扰性;音质更加清纯优美;网络广播是采用一个节点同时向同域中的其他所有节点传输数据包的过程,数据包储存信息量大;网络广播凭借因特网可以实现覆盖全球。

  (二)网络广播使电台节目形式上得以大大刷新和拓展。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传统电台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而网络电台广播通过互联网有关装置,不仅可以听到声音,而且有的还可以及时浏览到相关的人物与形象、资料等链接信息。使广播节目由“无形”变“有形”,大大满足受众的精神审美欲求。同时也极为有益于采取多种形式制作重大节目与特色节目。

  (三)搭建了新的互动交流平台,增强受众对广播的参与度。网络广播突破与弥补了传统广播单一的线性播放与收听服务模式,为广播节目提供了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的节目服务的可能。不仅有单项式的广播服务,还有一对一的交流互动式窄播服务,如视频点播服务,与网站工作人员、网络广播、主持人、受众与受众之间进行交互式沟通。甚至可以利用语言聊天软件直接参与广播节目的直播。

  (四)网络电台广播还十分有效地扩展了“声音艺术的张力”。过去功率再强的电台,也有一定的区域限制,再好的收音机,也有一定的收听波段的地理限制。而网络广播则凭借互联网“插上一双神异的翅膀”,穿山过海,很快可以传遍世界各个角落。

  历史地分析,在我国网络电台广播尚处于初级阶段。近两年,虽然有些网络广播电台出现,也办了一些类似的节目,社会各界也不断热捧网络广播,但从宏观上看,有些问题与现象急需予以科学引导,主要为:

  第一,网络电台广播事业需全面发展。目前,国家和一些经济文化较发达的省份,在这个新领域发展较快。但相当一部分省、市,尤其是县,对这种新兴的传播载体认识还不到位,一些业内人员甚至对网络电台广播的基本原理、概念与优势,还不甚清楚。这极不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与社会需求。相关部门应大力普及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搞好它的建设与发展。

  第二,网络电台广播需特制一些网络广播节目。目前,从一些开办网络广播的电台来看,一般化的网络广播节目较多,本色纯正的电台节目匮乏,特别是缺乏品牌节目。一些大的、有影响的电台广播节目,应尽快精心打造带有标志性的重档网络电台广播节目,不仅新闻、社教类频率应有,文艺与生活服务类频率也应有。

  第三,我国一些网络电台广播需解决粗俗化问题。当前,在有些网络电台广播节目当中,这方面问题也十分突出。由于网络广播中有许多是电话热线与深夜实播节目、网络隐流等,各类思想信息交流方式比较随便,加之缺乏相关硬性控制,所以,在涉及社会矛盾、文化现象乃至性生活等领域,有些人口无遮拦,语言粗俗,有些节目文化品位也很低。这些都是急需规范的。

  第四,我国需借鉴国外开办网络电台广播节目的经验。如一些欧美国家,在办网络广播节目中十分注重社会受众专题调查,根据社会不同时期的大众需求与小众需求,科学、合理地匹配各类信息资源,并不断予以调整。以动态、淘汰制的管理方法不断推出社会公众与特殊受众群最急切需要的特制节目,而不是把它做成一般电台节目的翻版,体现个性化服务与特色。

  第五,我国需发展多元化电台网络广播。网络广播实际上内容很广泛,并且其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网络广播正逐渐挣脱电台与互联网两媒体的窠臼,不断演化为电台、互联网、移动网、固定电话网与广播网五大媒体的高度融合。因此,网络广播急需多角度开发,以拓展其增值空间。如:发展“手机电台”,利用手机这一便捷、普及的接收终端,实现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兴手机媒体的融合;加强与网站、即时通讯媒体(如微软MSN、腾讯QQ等)的多元合作,进一步增强网络广播的市场生命力。(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所)

  中国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人民的生活实践是文艺的源头活水,人民的审美需求是文艺的不竭动力,人民的鉴赏接受是文艺的价值取向。【详细】

  网络文学要在文本中凸显社会主流精神,关注现实,把握时代动态。有直面现实问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锐气,在作品中展现的文学内核。近年来,网络文学对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高度重视只增不减。【详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