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止于智者”:拒绝传播网络谣言将大大降低网络暴力的损害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4-13

“流言止于智者”:拒绝传播网络谣言将大大降低网络暴力的损害

  不管是寓意着积极健康的正能量信息,还是负面、虚假、夸张的网络谣言,即便是远在千里之外也能够在恍惚之间传遍大江南北。

  现如今的人们都以社交媒体为自身获取信息的主要的形式,但在这些平台上获取的信息究竟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谣言,还有待商榷。

  正因为互联网具备着现实交往生活中不具备的匿名性,使得很多人都认为在网络上可以“为所欲为”,有许多人毫不顾忌的将自己肆无忌惮的一面展露了出来。

  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这个词汇逐渐和暴力联系在了一起,这本来不相关的两件事,成为了现如今时代的又一个社会治理难题。

  尤其是在网络方面,“网络暴力”的治理已经成为了网络社会健康的重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网络谣言与网络暴力变得密不可分?

  首先网络谣言能够传播,整个事件的重要性是吸引公众关注的关键,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或是一件具有吸引度的事件才会引发公众热议。

  而事件的模糊程度决定了这件事情在网络上传播以后,为公众带来的究竟是具有意义的消息还是含糊不清的谣言。

  当传播者通过玩弄文字手段、半遮半掩着只公开事情的部分,或者是通过扭曲事实等等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时本应该作为社会新闻的事件就会被流传成不知多少版本的谣言。

  而公众的批判能力决定了谣言的传播是否会得到“助力”,人们往往相信眼见为实,会选择相信自己接收到的信息,特别是在网络这个平台上,个体很容易不假思索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当信息没有完全被公众掌握的时候,公众极易因为缺少判断,导致被一些绘声绘色的谣言牵着走,这也使得公众在这个时候会变成谣言再次传播的媒介和助手。

  但我们也应该知道网络暴力并不代表了网络谣言,两者之间有着一些更显著的区别,网络暴力是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所孕育出的附加作用。

  经过研究发现,能够转化为网络暴力的谣言具备有涉及了道德判断的共性,这种网络谣言信息在通过激发公众对事件的批判以后,会出现诱发网络暴力的情况。

  在网络暴力演化的过程中,最开始会出现某些人在基于一些事件的基础上杜撰、扭曲、捏造出虚假的信息。

  最常见的谣言就是对一些公众人物的批判,这类谣言往往会使得民众对某位公众人物道德方面的行为做出不切实的判断。

  当这类虚假谣言在网络上开始传播以后,为了使得这类谣言能够更广阔的传播,网络谣言还会“添砖加瓦”,加入更多民众关心的话题,让热潮再上一个台阶。

  这类网络谣言,会使得民众对谣言信息进行了后期加工式的道德判断,使得民众的相关负面情绪态度被激活。

  而此时的民众内心也会出现道德规范、道德焦虑和道德期愿,负面的情绪会导致民众出现愤怒、厌恶、恐惧等等谴责型的道德情绪。

  在出现消极、扭曲的道德情绪以后,自然会使得民众无法做到理智的判断,民众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对公众人物做出不理性的判断。

  这个过程被称为社会直觉主义,民众们的判断依据主要依靠道德判断,情绪为主导,而逻辑思维推理的方被最大化的忽视。

  不理性的评判会带来严苛的结果,在这个判断的过程中,民众会出现认为他人道德严重失格,自身更加符合道德规范的判断。

  这种道德上的差距,会让负面道德情绪更加的强烈,出现单方面的暴力倾向,这种双重的判断也会驱动民众产生攻击、泄愤、惩戒等等网络暴力动机。

  只有少数情况,网络暴力的动机不会演变为实际行动,在多数情况下,产生暴力倾向的民众会借由着某种契机来实现自身的网络暴力行为。

  或者是有他人先行做出了网络暴力行为,或是出现了更加触动民众道德底线的谣言,这种动机会直接的转化为网络暴力行为。

  而正处于“社会直觉主义模式”的民众,会经历社会性说服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民众会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支持,更加的心安理得的进行道德批判。

  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人们讨论的并不只是事件本身,个体自身的负面情绪和暴力倾向也会不断的扩散和强化,引发多重社会性群体性心理效应。

  民众在对事件进行判断的时候,应当多进行“事件推理”而不是“直觉主义”,更加理性客观的判断事件的结果,会降低个体自身出现网络暴力的倾向。

  2018年8月,“女医生丈夫在游泳池掌掴少年”一事在网络上引发了热潮,在当月25日,女医生身亡。

  事后女医生丈夫决定起诉三名将其身份信息公开至网络上的当事人,在2021年8月6日,涉事三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

  网络并非是不法之地,现如今许多软件都开始进行了本人实名制的注册方案,这种被人认为有约束感的举动,恰恰让民众能够在网络上也能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而对于网络监管者而言,相关部门也应当出台更多合适的法律,加强网络环境的建设,让网络环境能够健康绿色,让网络谣言不再满天飞。

  参考资料:1.刘绩红《网络谣言到网络暴力的演化机制研究》.当代传播.2.徐才淇《论网络暴力行为的刑法规制》.法律适用.3.周汉华《论互联网法》.中国法学.4.刘莉.冯君颢《网络谣言治理路径探究——基于2007年以来的数据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