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传媒》:新闻报道过程中伦理失范现象分析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9-02

《今传媒》:新闻报道过程中伦理失范现象分析

  新闻报道过程中一切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新闻记者的采编过程,编辑对新闻的筛选过程,每一步都决定着读者最终所见到的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高素养的记者、编辑必定能报道出优质的新闻作品,以利于新闻的传播和媒介组织的良性发展。

  一般来说,新闻记者和编辑素养水平的提升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即职业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法律是人们必须遵守的硬性的条条框框,而只有在此范围内活动,才能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新闻报道作为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其社会影响力之大,更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其次,职业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质量,采、写、编、排、报,每一环节都是优秀新闻作品所必须具备的。而且,个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是个人整体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诸如对灾难性突发事件当事人及其家属的不当报道、对未成年人和部分犯罪嫌疑人的报道失当等,都可能没有违反法律的规定,但却对当事人及其家属的名誉上、心理上造成严重的创伤,是不符合社会伦理要求的。因此,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与法律意识的增强在预防新闻报道过程中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是相得益彰的。

  我国政府针对社会上新闻报道过程中伦理失范现象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当前的类似事件的发生,例如:为确保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真实,维护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良好形象,2009年04月14日,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三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基层单位和群众如发现媒体刊播虚假新闻,记者搞“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以及利用采编报道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等违规行为,可向三部门举报。三部门将严肃查处违反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规定和违反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行为。

  这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社会风气,提升了人们对新闻报道伦理失范行为的认识,为媒介组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些行政性的文件规定只能起一时之功用,我国媒介组织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赖于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然而,由于我国立法总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总是在探索中进行的。另外,由于 “伦理失范”概念的模糊性,导致媒介侵权案例多种多样,而受害者又无处诉说。因此,各大高校学者、媒介从业人员、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媒介立法工作的艰巨性与重要性,从而在我国建立一个良好的媒介发展环境。

  当前,我国媒体存在供给总体过剩的现象,媒体研究专家指出,我国报业总体的发展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城市媒体间的竞争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比如,京城报业有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四大金刚”,他们正进行着合纵连横的“群英会战”;广州报业的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已成三足鼎立之势;成都“双雄”,即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也在进行着殊死的厮杀。另外,电视媒体发展方面,各个都市台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新闻大战”;城市电视台与省级电视台之间爆发了“广告大战”以及省级台和中央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收视率大战”等等。

  这些媒体之间除了利用价格做为取胜的手段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在内容方面的竞争。各个媒体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追求新、奇、怪等特点,为了收视率或发行量的提升,采用低级趣味的方式迎合观众的品味,这就难免会出现许多诸如侵犯隐私、不当报道等新闻报道的伦理失范现象。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媒体健康发展的引导,积极进行产业改革,改变当前的混乱竞争局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