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新闻价值判断的“四个转向”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6-19

驱动中国2020年12月4日消息 针对被美国国防部列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一事,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被列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对本公司运营没有重大影响。中芯国际强烈反对美国国防部的决定,此举反映了本站

大数据时代新闻价值判断的“四个转向”本站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新闻的生产、传播方式以及人们对新闻的理解均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新闻价值判断由此呈现出“四个转向”:一是由虚转实,增强了新闻的客观性、接近性、趣味性;二是由点及面,获得了全新的解题思路和更加深刻的洞见;三是由后转前,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预见性;四是由传者为主转向传受共商,丰富了新闻价值的判断视角。

  如今,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大数据及新的技术手段带来的信息风暴席卷了整个社会,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及理解世界的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哈佛大学教授加里金指出:“这是一场,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牛津大学教授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中提出这样的观点:“大数据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从这个维度看,大数据思维具有总体性、混杂性和相关性三个显著特征。身处信息漩涡中心的新闻传播行业,更是将大数据技术作为创新法宝加以运用,新闻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以及人们对新闻的理解、对新闻价值的判断由此发生了由虚转实、由点及面、由后转前、由传者为主转向传受共商这四大结构性变化。

  在传统的新闻采编过程中,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主要依赖于专业记者的媒介素养新闻直觉、新闻敏感度更深层次地来自于记者的知识、经验和视野。面对纷繁复杂的事件,训练有素的记者往往能从重要性、时效性、接近性、趣味性、显著性等多个内置维度加以判断。这种价值判断以传统新闻实践所处的“小数据”时代为背景,与记者编辑等专业人士的直觉和经验密切相关。然而在当前,社会中的信息和数据不可计数,是非、真伪和利益等因素多方交织,往往隐匿于浩瀚的信息海洋之中。仅凭采编人员的主观判断,很难发现新闻事件的和潜在价值。因此,传统新闻价值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采编人员的偏视、偏听和偏见,主观误判难以避免。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能够获取、分析和处理规模庞大、格式复杂的数据,有时甚至可以处理与某个事件相关的所有信息与数据,新闻传播者也能够对庞杂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新闻价值判断可以较大程度地依赖数据所显示出的实际信息,主观因素的影响被削弱。由此,新闻价值判断由虚转实,实现了从依靠自身判断作决定到借助数据作决定的转变。以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为例,当这家网站引入大数据技术后,其传播的新闻不再单纯地依赖记者的新闻敏感度,而是更多地取决于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深度研究,网站往往更易找到符合大众口味的新闻,新闻的客观性、接近性、趣味性都得到了大幅增强。

  在过去,新闻采编者通常要从纷繁复杂的新闻线索中选出有价值的素材。在选取的过程中,他们会先验地认为这些人或事具有代表性,进而对其加以报道。可见,新闻价值的大小,基本取决于记者的经验、眼光和判断力。同时,受时间、人员精力、采编流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闻报道难免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究其根本,当新闻传播者在信息匮乏的境况下开展工作时,视野就有了局限性,容易陷入呈现片段真实与追求整体真实之间的矛盾境地。

  搭上大数据的快车之后,新闻传播者在价值判断方面就获得了全新的解题思路他们的分析不再建立于部分样本,而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对海量信息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判,从而发现以前难以洞察的趋势和规律,获得比以往更加深刻的洞见,能够更加充分地挖掘信息数据背后的新闻,实现价值判断由点及面的转变。与传统新闻报道中以若干个点支撑起整个面的方式不同,这样的新闻以大样本量、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为基础,新闻产品往往更令人信服,也更加接近。

  不仅如此,利用大数据,新闻传播者还可以找到以往容易忽略的个性化新闻点,重新发现常规新闻中未曾体现的逻辑和价值判断。由此,信息的意义得以延伸,人们对新闻事实的认知得以深化,单篇新闻报道的内涵得以丰富。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活动中,面对多变的受众群体、多样的媒体形式、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以及从业者良莠不齐的媒介素质,一些媒体难以富有前瞻性地选择报道对象,也难以对报道内容进行全景式呈现,其所秉持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实质上是一种“事后”的选择标准;其所坚守的真实性原则,也只是在技术受限、视野受限、时间受限的局促环境下采用的一种新闻生产方式。而技术的进步则会促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标准发生改变。互联网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涌现,使受众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逐步提升。一件事情往往稍露端倪,网络上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而此时传统新闻媒体尚处于综合多方消息、确定事件新闻价值的阶段,等正式报道出来,新闻早已成为“旧闻”。这样的发展形势敦促新闻传播者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唯有如此,才能满足受众对新闻时效性的高要求。

  在这一点上,大数据展现了其大作为。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出现,人们的人脉关系、想法、喜好等信息被逐步纳入到信息库中,从而构成了一个囊括各种信息的大数据库,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面对大量涌现的信息,新闻传播者能够比以往更加迅速地捕捉社会中正在发生的变化,甚至可以更富预见性地应对突发事件。由此可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新闻传播者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和有效的预测途径,使其看到了以前不曾注意到的联系,掌握了以前难以发觉或者无法理解的社会现象,进而适时作出富有前瞻性的报道。

  在过去,受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限制,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的、线性的、不可选择的,新闻传播者往往居于传受关系的中心位置,新闻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自身功能的发挥以及传播者的单方面判断。传媒业所坚持的重要性、显著性等新闻价值判断标准,都是传播者从议题设置等主观角度提出的;接近性、趣味性等标准,也都有赖于传播者的个人判断。受众对什么样的新闻内容感兴趣、对新闻事件究竟秉持何种观点,传者往往并不了解。因此,新闻传播者大多根据“想象”中的受众兴趣来进行新闻选择。

  而时至今日,只有掌握大数据才能更好地了解受众的信息偏好。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新闻传播者可以更加精准地分析出受众的阅读习惯和信息偏好,找出更符合受众口味的信息内容,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报道角度、报道策略和写作风格,为其推送新闻信息。在这个层面,新闻价值判断不再单一地由传者来决定,而是由传者和受众共同决定。

  当前,大数据正在逐步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新闻传播工作者尤其应当借力大数据技术,高效利用信息,跳出固有的大众传播语境,重新审视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真正认识和理解复杂、隐秘的社会现象,从而实现新闻价值理念的创新和重构。

本站  近日,腾讯云小微提出的多语言预训练模型“神农MShenNonG”以平均分85分的成绩登顶XTREME榜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