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人物故事的这些秘诀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7-09

写好人物故事的这些秘诀

  墨绿色红箭头引导关注一篇好的人物报道,需要有对话、细节、动作这三个要素。运用好这三个要素,就能把人物写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精彩的对话,不仅是表达人物性格特点、展现内心世界的需要,而且最能反映其思想品格、价值取向、精神本质,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前不久,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记者部原副主任王学孝写的《别叫我钱老,叫老钱》,文章回忆了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钱李仁途经乐山市,在市委就餐时,市委宣传部长举杯:“我敬钱老一杯”,“别叫我钱老,叫老钱”,钱李仁同志说时,谁也未在意,以为是客气话。饭桌上交谈时,时而还有“钱老”的称呼。

  当四川日报总编举杯又说出“钱老”时,“不要叫我钱老,叫老钱!这是第三次纠正你了,达成协议。”这段对话,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钱李仁老社长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

  善用人物语言,最大的妙处在于使文中的主人翁活起来,是描写刻画人物思想境界、心态、爱憎、个性的最好手法。

  《人民日报》发表的追记湖南省委原、省会副主任郑培民的长篇人物通讯《公仆本色》,值得借鉴。

  湘潭和湘西,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平级调动,又是“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领导与郑培民谈话,刚一谈起去艰苦地区工作的重要性,郑培民笑了:“请直说吧。”

  又是一句话,寥寥六个字,再一次体现了郑培民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高尚品德。此时此刻,人物不说话,无以揭示其精神境界,多说一句话,便是拔高张扬之嫌,如此已恰到好处。

  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是“零件”、“细胞”。只有选择具体、生动、形象的“零件”、“细胞”,细节才能像珍珠一样在通讯中闪闪发光。有经验的记者在采写人物通讯时,都很注意具体形象的细节提炼和运用。

  最近,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蒋铎写的《印象:范敬宜》,对老范“爱吃‘大食堂’”、“在小餐馆寒酸请客”、“选读者来信上头条”、“‘打的’赴会”、“有个村官兄弟”等五个细节进行具体描述,生动活泼地介绍了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同志的风采和人品,让我们看到一个可敬、可亲、可信的人物站立在我们眼前。该文在《金台唱晚》推出后,转载率很高。

  “家里遭了小偷,让他看一下是否丢了什么东西,他的第一个举动竟然是‘一头钻到床底下’,看看他悉心收集起来的那些‘破图书、破资料’还在不在,把两位搞得哭笑不得”。

  就这一个“钻”的小细节,把陈火金这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一旦工作起来就近乎“癫狂”的行为表现的淋漓尽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