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思想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4-09

浅谈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思想

  网上写互联网金融企业和行业的文章一大堆,可谓百家争鸣,但对涉及互联网思想的文章却少之又少。可谓是脱离了本质谈表象,有一定现实意义,但对思想的研究,才是洞察事物本质的根本。

  思想这东西由来已久,有些思想,可能一开始并非某个领域所特有,但却因这个领域得到了强化。就像互联网思想,互联网的几种思想:分享,免费,普惠,平等和,自由,这些思想并非肇始于互联网,却被互联网强化,并由互联网广泛传播,进而参与了互联质的塑造。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普惠”金融,普惠是互联网思想的一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样的一种“普惠”思想是怎么来的?

  互联网构建的一个初衷就是共享计算机资源。而资源一旦可以共享,就不再局限于“计算”。各种类型的资源,比如文件、软件、数据等等,都开始在不同的的计算机之间复制和传输,因此“共享”或“分享”是互联网与生俱来的一个思想。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拥有某种电子资源的人无偿向其他人(计算机)共享,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一方面是习惯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电子资源分享的代价极低。而与传统的实物分享不同,把一件实物分享给他人,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分享人失去了对该实物的部分占有权或使用权。电子资源分享的实质是复制,并不妨碍分享人本身对资源的占有和使用。

  因为分享的极低代价性,也就导致了“免费”这一互联网模式的诞生。分享精神直接激发了“免费”模式。由于大量的电子资源被分享至网络,而使用这些资源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因此免费成为互联网应用的典型特征,大部分的互联网服务,无论是新闻、社区还是搜索、即时通信,都是免费的;即便收费,着眼的也是大量用户,因而费用一般都极其低廉,这种“免费”策略导致了商业新模式的诞生--所有进入互联网领域的企业都要考虑如何在“免费”的基础上实现盈利,因而出现了在线广告,后端收费,增值服务等多种多样的新型商业模式。

  在“分享”和“免费”的基础上,慢慢就形成了“普惠”的互联网精神。许多用户把自己耗费不菲人力和财力获得或创建的资源共享出来,免费交由他人使用,并希望被更多的人分享,目的就在于让自己的劳动成果惠及更多的人群,而不在乎这些人群是否认识他、是否能为他带来直接受益。设置对于商业机构而言,经由互联网、以尽量低的价格为尽量多的人群提供服务,让那些以前享受不到类似服务的人群受惠,也成为不自觉的意识,这都促进了普惠精神的传播和发扬。

  而普惠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里的表现,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低成本,带给广大小微企业和个人廉价的筹集资金成本。

  所以,基于互联网思想的P2P,其借款利率和投资人的收益绝对不可能高,通过低成本的互联网技术,让数量庞大的借款人筹集到从全国各地来廉价资金,低成本,低门槛。如果现在还有超过12%年化利率标的的P2P平台,基本都是违背了互联网思想,这样的企业必将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过是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的科技企业或者骗子公司。

  受早期网络带宽和输入设备限制导致的字符式、文本化交流方式屏蔽了面对面交流所带来身份差异和视觉影响,匿名更是隐藏了交流者的一切现实特性。“平等”思想在早期互联网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是当时的名言。平等使得所有网民站在同一起点,解除了社会地位、等级文化造成的交流鸿沟。一个用户在网络上能得到多少尊重和认可,仅由其网上表现和贡献决定,这就形成了“”的氛围,即用户在互联网上的声誉,由其他用户的点击率、回复率“投票”构建。

  在互联网金融里,所有的投资用户都是平等的,而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这个P2P平台能筹集到多大的资金,取决于投资者对该平台的了解和认可。不过该“”也是相对的,毕竟每个P2P平台在广大投资者面前的曝光是有限的。

  “平等”和“”氛围之下,“自由”的风气也愈发浓厚。这里的自由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表达自由,由于“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用户的表达可以随心所欲,乃至肆无忌惮,再加上网络管理一向宽泛,用户在互联网上可获得由于现实世界的“言论自由”;其二是选择自由,由于在不同网站、社区之间迁移的成本极低,用户享有较充分的选择权,对一个网站不满意就可以选择另外一个网站,甚至用户可以利用免费空间搭建一个自己的网站,自娱自乐,并吸引与其志趣相投的用户。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用户不满意某个P2P平台,那么他可转向另一个平台投资或者借款,每个平台表面上看都是P2P平台,但是实地里还是有区别的,趣味性,安全性,多样性还有利率还款方式都是不同的。有些平台趣味性高点,安全性差点,有些平台趣味性虽然低,但是安全得多,有些平台利率会高点,有些会低点,还款方式也不同,各有特色 。每个投资人和借款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关注的重点选择自己喜欢的P2P平台。

  在互联网发轫之初,就有很多用户通过网络共享资源、互通有无,共同从事某项研究性或事务性工作。在互联网普及之后,更多的用户把一些繁杂工作(例如数学计算、软件开发、书籍编撰等)放到网上,召集大家群策群力、协同处理,也就是说通过网络协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因此,“协作”也是一种互联网精神,它甚至使得许多素未谋面的合作者互相配合,完成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完成的任务。

  而互联网金融完成借款人的融资资金的筹集工作,也是通过全国各地不同的投资者完成的。有些借款人金额巨大,单凭一两个投资者无法完成,这时候就通过互联网的力量,大家素未谋面,通过互联网技术,通过P2P平台,一起完成了融资这样一件工作。

  互联网的几种思想,分享,免费,普惠,平等和,自由,一环扣一环,因为“分享”的无成本性或者说成本极低,导致形成了“免费”的互联网风气,而在“分享”和“免费”的基础上,又带来了“普惠”这种互联网思想。普惠受众的结果带来“平等”和“”,而在“平等”“”的氛围下,“自由”的风气也愈发浓厚,“协作”的理念和方式也慢慢形成。

  互联网金融必定基于互联网思想,可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却有一些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的科技企业,这样的企业不具有互联网思想,出事了黑锅却让互联网金融背,比如e租宝,中晋资产,这些并不是线P平台,不过是一些线下理财公司,出事了就被抹黑成P2P。

  P2P近来名气不好,传统金融打压它,不法企业利用它,边缘企业抹黑它。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必定会收到挤压,最后能不能存活下来,除了靠自身的特性,也靠周围人的努力。

  互联网金融应该是一种创新,希望国内有更多的人去做真正的、纯粹的互联网金融,而不是靠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去欺骗消费者、投资人,成为一个仅仅昙花一现的产品。

  分辨一个企业是否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看这样的企业是否具有互联网思想,大概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