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感器销售(苏州工业传感器销售)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11-26

智能传感器销售(苏州工业传感器销售)

 

据了解,目前,长三角地区已集聚了全国50%以上的智能传感器企业。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江苏智能传感产业产业在国内有了一席之地、处于领先行列,产业技术创新活跃,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建设快速发展,在南京、苏州、常州、无锡等地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

关于江苏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情况和规划内容,感知芯视界编辑部将分多篇展开。上篇将聚焦江苏省苏州市传感器产业概况。

图源:苏州发布 摄影:高志欣

苏州概况

苏州有2500多年历史,自古经济繁荣,明清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第一商业都会。新中国成立以来,苏州先后经历乡镇工业崛起、外向型经济腾飞、开放型创新经济等发展阶段,成长为中国最强地级市。

苏州的传感器产业主要集聚在苏州工业区。二十余载持续培育,苏州工业园区传感器企业初步形成了以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为核心,以设备、原材料及服务产业为支撑的产业链,尤其在MEMS传感器领域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已成为国内产业链较完整、企业集聚度较高、人才储备和技术开发水平较领先的区域之一。

据查询梳理,苏州没有针对传感器产业发布总结和规划。从集成电路这一大类中,我们也可以从中知晓苏州发展传感器的细分情况。3月8日,《2020年苏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系统梳理当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础与成效,围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谋划布局创新发展新优势。

《白皮书》指出,近年,苏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拥有集成电路及相关企业230余家,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为核心,设备、原材料及服务产业为支撑,由数十家世界知名企业组成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产业集聚态势明显,2020年产业整体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3%。

空间布局和产业链生态

一、苏州工业区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为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1.3万,2019年实现GDP274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0亿元,进出口总额871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7万元。区内拥有博世、恩智浦等世界一流传感器企业。

成立一年以内,苏州工业区迎来了国际大厂集中落地。比如1994年12月,韩国三星株式会社在苏州工业园兴办半导体组装和测试工厂;1995年,日立半导体、超威半导体在苏州成立分公司。2001年和舰科技落户苏州,同年,飞利浦半导体在苏州建设集成电路装配及测试工厂;2002年,快捷半导体在苏州工业区建设封测厂及仓库……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2020传感器十大园区排名 ,苏州工业园区总指标高达99.2%,位列第一。从规模上看,整个中国而言,苏州工业园区已具备最完整、最优的MEMS产品技术创新链,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MEMS产业生态体系,涵盖研发设计、代工平台、封装测试、集成应用、设备与材料等MEMS产业链相关环节,培育了一批创新型骨干企业。

其中集聚了敏芯微电子、明皜传感、纳芯微电子、迈瑞微电子、苏州感芯微、慧闻纳米、芯动科技等设计研发企业;和舰芯片制造(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等晶圆制造企业;晶方科技、力成科技、通富超威、日月新、京隆科技等封测企业;江苏南大光电、江苏格朗瑞科技有限公司、若名芯半导体等材料设备企业。

目前,园区已建成填补我国MEMS产业创新链空白的6英寸微纳机电制造(MEMS)中试平台;出台《苏州工业园区关于促进微纳电子机械系统产业发展实施细则(试行)》;推动成立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MEMS 分会;引进多家MEMS相关科研院所;截至2019年底累计培育MEMS技术及相关应用企业超140家。

苏州纳米城

苏州纳米城位于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由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包括苏州纳米城I区、II区、III区,占地面积近1800亩,截至2020年12月累计建成载体近50万平方米,集聚各级领军人才250+。

其MEMS中试量产平台是国内首个商业化运作的6、8英寸MEMS器件研发、中试和批量化生产基地,开展包括硅基MEMS、以及氮化镓等三代半产品工艺研发、中试、量产服务,现有设备170余台套,形成了年产50000晶圆的批量生产能力。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

成立于2006年,由中科院与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同出资创建。2017年6月,苏州纳米所入选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其纳米加工平台适用于微纳电子、光电子器件、微纳光机电系统、各种传感器和生物芯片等研制开发。针对应用基础和具有应用前景的科学与技术研究,集微米、纳米加工和检测手段于一体,具有先进的、有特色的加工装备的研究基地;具有孵化器功能,为企业全方位开放的服务体系。

作为院地共建的国家级研究所,苏州纳米所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面向全国复制推广研究部+青年创业工场+产业社区的苏州纳米产业发展模式,与多地政府联合共建产线平台,打造产业高地。

2016年12月,苏州纳米所与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张家港高新区合作共建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张家港研究院,致力于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等领域的共性技术研发、外延技术服务、公共检测平台建设、人才项目引进和产业化,搭建半导体外延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检测平台,创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2018年11月,苏州纳米所与佛山市政府、佛山市南海区政府经友好协商,决定在佛山市南海区共建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广东(佛山)研究院,投入不少于12亿元建设经费。按照计划,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广东(佛山)研究院将围绕化合物半导体建设8吋纳米加工中试平台,着力打造服务于半导体产业的高水平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二、昆山·周庄

昆山是全国百强县之首,积极融入产业全球化,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产业为走向世界打造核心战略方向,形成传感器产业等优势产业集群10个。

昆山市传感器集聚涵盖传感器设计、晶圆制造、封测测试等,代表企业有锐芯微电子、双桥传感器、灵科传感等,慧闻纳米科技在昆山建成了国内首条年产千万级芯片的MEMS气体传感器生产线。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引入昆山华天、澜起科技、中科曙光、日月光半导体(昆山)等重点项目。

据悉,昆山周庄发展传感器产业起步早、起点高。早在1998年11月,昆山与中科院合作的中科昆山高科技产业园就在周庄落户。2000年12月,该园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2005年中国传感器信息网总部落户周庄。

2005年开始,区内引进来自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1家企业,引进外资2.5亿美元。

年产红外、光电、霍尔、热敏、超声波、压力、气敏、图像等八大类传感器4.5亿个;倾角数显水平仪、自动灯开关、红外报警器、光纤连接器等传感器相关应用产品500万套;产品95%以上销往欧、美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已形成以传感器及其应用产品、铁气体磁性材料、计算机内存模块为主的三大高新技术产品群。

三、张家港

近年来,张家港重点发展化合物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五大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已形成LED、磁传感、化合物半导体、功率半导体等半导体特色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融入上海一直以来都是张家港的重要发展战略。2017年7月,超越摩尔基金签约张家港。据介绍,超越摩尔基金由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简称工研院)、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张家港市政府及企业共同设立,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专注于超越摩尔产业领域的股权投资与并购,重点投资传感器、MTM核心技术及物联网应用创新企业。基金总规模50亿元。

互联网小常识:网络应用软件开发与运行环境包括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网络软件开发工具。

据悉,超越摩尔基金投资的多维科技,已成为张家港市本土高端磁传感器芯片领军企业。多维科技于2010年在张家港市注册设立,是一家磁传感器领域的IDM公司,拥有先进的磁阻传感器特殊工艺线以及配套的模组产线。

另外,今年3月,《张家港市创新型县市(市)建设方案(2018-2020)》新鲜出炉,画定了今后三年张家港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其中,上海工研院张家港磁传感器创新中心被作为14个科技支撑产业发展重大项目进行建设。

2021年部分项目(排名不分先后)

博世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测试项目

在苏州工业园区2021年工作动员会上,博世宣布投资3.6亿元人民币,以扩建其位于苏州的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测试项目。其中,将新增1.2亿元用于实验室研发投入,扩建后无尘车间总面积达3100平方米,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增加30亿元人民币,年进出口贸易额100亿元。

华锝先进半导体项目

6月30日,苏州高新区与华锝先进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签约,华锝先进半导体项目落户苏州高新区。项目一期产线将建立符合华为体系标准的MEMS声学传感器的封测基地,主要客户有小米、科大讯飞等;二期将引入国内首创MEMS硅麦克风及射频滤波器的WLP晶圆级封装产线,该晶圆级封装为芯片流片工艺最后一道关键工艺,华锝先进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将拥有自主晶圆级封装相关自主技术知识产权。

苏州珮凯晶圆部件精密再生净洗项目

7月20日,苏州珮凯晶圆部件精密再生净洗项目签约落户中新苏滁高新区。中新苏滁高新区消息显示,珮凯滁州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完成年产精密再生部件100万件、相关零部件制造60万件的生产布局,预计可实现产值2亿元、税收2000万元。

华天科技昆山厂投产传感器晶圆级封装项目

华天科技昆山厂晶圆级先进封装项目今年1月6日投产。项目达产后,可年新增传感器高可靠性晶圆级集成电路先进封装能力36万片,年新增产值10亿元。

人才资源和创新资源

苏州目前多项科技创新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创业类146人,连续8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科创板上市企业32家,位列全国第三;高新技术企业9772家,位列全国第五;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8.85件,位列全国第五。

这些数字的上升,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苏州高度倚重和大院大所的合作。

早在 1998 年,苏州就与中科院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拉开院地合作序幕。目前,中科院在苏建设的科技载体平台达30多家,占中科院在全国布局总数的 20% ,各类人才在这里齐聚,形成特色鲜明的中科院效应。另外,清华大学已经在苏州建设了12个科技创新载体、研发机构,100多项清华重大科技成果在苏州转化,2000多名清华大学校友来苏创新创业。

具体传感器产业创新资源主要包括重点科研院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

目前苏州已集聚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苏州研究院、苏州智能制造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传感技术研究所、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院、中国兵器集团214研究所苏州研发中心等MEMS领域的重点科研院所。

先后建立了6、8英寸MEMS制造中试平台、纳米加工&测试分析和运算平台、MEMS传感器联合研发创新中心等服务平台,培育了微机电传感器、超深亚微米与纳米级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高端QFN半导体封装测试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扶持政策

今年4月,苏州市出台《2021苏州市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进一步打造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大礼包,围绕促进产业集聚、鼓励创新发展、完善生态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和附则5个方面出台扶持政策。

《若干措施》最后附则称,所指集成电路产业范围主要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关键设备和材料,MEMS,化合物半导体,分立器件等产业门类。

人才引进政策

7月10日,苏州重磅发布《苏州市人才制度改革十五条》、《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留学人员来苏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等人才新政。

针对科技领军人才,苏州市人才制度改革指出,推行校地双聘制,支持在苏高校、科研院为其提供教授岗位;针对博士后,鼓励企业类设站单位为留苏博士后做出制度安排,同等给予30万元安家补贴。并且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池,对在苏高校、科研院所围绕重大战略需求引进的特殊人才,按规定予以事业编制保障。

营商环境

当今时代,优化营商环境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苏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放管服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倾力打造了苏州最舒心营商服务品牌。

全力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近年来,苏州市紧盯苏州最舒心营商服务品牌目标,在全国首发《苏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法治水平。2020年11月,全国地级市首个国际商事法庭——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在苏州自贸片区设立,成为城市开放的标志、营商环境的品牌。

全力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苏州工业园区推出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成为企业办理业务的加速器,实现了各类业务预约、登记的一次性办理和一站式服务。

全力打造更加开放有序的投资环境。今年2月19日苏州市集中签约投资高达800亿,吸引了大批高科技项目和世界五百强企业投资项目。对成功IPO上市的企业和成功挂牌新三板的企业,苏州市还给予大额补助。

下一期,感知芯视界将推出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之路——江苏篇(中),聚焦江苏省南京、无锡、徐州三地传感产业情况,敬请关注。

互联网小常识:对称加密技术使用相同的密钥对信息进行加密与解密,因此又被称为密钥密码学。当网络中有N个用户相互之间进行加密通信,则需要有N*(N-1)个密钥。数据加密标准DES是典型的对称加密算法,采用64位密钥长度,其中8位用于奇偶校验,用户可以使用其余的56位。

互联网小常识:自动协商功能只能用于使用双绞线的以太网,并且规定自动协商过程需要在500ms内完成。按工作模式性能从高到低,这些协议的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排序是:100BASE-TX或100BASE-FX全双工,100BASE-T4,100BASE-TX半双工,10BASE-T全双工、10BASE-T半双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