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全展望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11-30

智能穿戴设备全展望

  智能手机的出现,几乎替代了所有大中型数字影音设备——DVD、音箱、相机、甚至是笔记本……现在,各种智能化的可穿戴设备,似乎又将移动终端再次细化,穿戴在不同部位上。

  日常生活中,智能可穿戴设备固然不能完全取代智能手机而存在,但这类产品正从头到脚改变着人类。在今天这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具备可移动性、可穿戴性、可持续性、简单操作性、可交互性的智能穿戴设备拥有强大的软实力,提供了全新的智能终端使用体验。然而,这些聪明的智能穿戴设备,大家都了解吗?

  提到智能穿戴设备,更多人可能给出的关键词相对较为集中——AirPods、Iwatch、谷歌眼镜、华为手表……事实上,还有更多品牌和厂商也在深耕这一领域。

  耳机作为广受喜爱的穿戴设备,凭借其语音助手与实时翻译、语音转文字等功能让耳机进入智能化浪潮。当下,不少热销的手机品牌几乎都拥有自己的智能耳机。

  苹果、百度和科大讯飞等行业巨头走在耳机的前列。苹果的AirPods就不用多赘述了;小度智能耳机的同声翻译和智能问答功能堪称耳机界的黑科技;讯飞旗下的iFLYBUDS智能录音耳机则拥有三大核心 AI 功能——即通话实时转写、智能拨号识别、通话译文对照,甚至支持行业术语的同声翻译;一度成为商务人士的得力助手。

  作为2020年全球市场排名第二的智能穿戴设备,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巨头都推出了智能手表或手环。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厂商凭借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与自家手机建立起来的数字生态,逐渐撑起大半市场。另外,还有一些户外品牌和运动品牌也加入了智能手表/手环这一领域,例如佳明(GARMIN)和迪卡侬。与手机厂商不同的是,这些户外运动品牌的智能手表几乎均主打健康监测与运动监测,包含检测血压、心率,记录运动量和热量消耗等,也受到了目标消费者的欢迎。

  智能眼镜的普及,似乎还停留在“概念阶段”。早在2012年,谷歌就发布了智能眼镜Project Glass——其眼镜前方悬置有摄像头和显示屏,并通过以骨传导技术播放声音,用户通过眨眼,语音等方式,实现查温度、上网搜索、摄影录像、播放音乐等功能,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台“可穿戴电脑”,堪称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重要一阶。

  2015年,微软也发布了HoloLens 混合现实头戴式显示器,精准定位高端商务人群,采用渲染高清全息影像,将真实世界叠加数字影像,为其提供辅助讯息。比如,当参加相隔千里的实景会议时,戴上HoloLens,参会者仿佛就在身边。此外,HoloLens 的屏幕上可以实时看到会议纪要和议程提示等信息,参会者可以直观展示产品或创意。

  有趣的是,HoloLens的外观和功能更像是电影《机械战警》中半机械人的“眼睛”,使用者轻松地在现实场景中辨别出虚拟图像,并对其发号施令,成功实现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带来了人机交互的新。也有媒体报道,美方曾斥资218.8亿美元,采购12万台HoloLens(军工版)用于训练和实战。

  在普通消费领域,智能眼镜也保有热度。今年9月,Ray-Ban雷朋联手Facebook共同推出Ray-Ban Stories智能眼镜——搭载双500W像素摄像头、触控操作,内置扬声器和麦克风,实现拍照、录像、听音乐、语音通话等功能。

  在国内,华为和小米算是智能眼镜的重要厂商。华为的智能眼镜更像是与手机配合使用的蓝牙耳机,不仅拥有抗蓝光防疲劳的镜片,同时支持更换近视镜片。就在一周前,小米的智能眼镜探索版问世——集成497颗微型传感器和通讯模块,除了基本通讯功能,可独立完成导航、拍照、提词器、图像和自研语音实时翻译等功能。虽然是概念产品,但米粉们仍抱有很大期待。

  此外,还出现了更专业的可穿戴摄录装备——GoPro运动相机。作为“极限运动专用相机”的代名词,GoPro也可以戴在手上、头上进行拍摄,相比手机和普通相机,拍摄出来的高速画面更稳,角度更逼真。

  这些智能穿戴设备具备智能手机的部分功能,甚至细化了部分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使用手机的频率,释放双手,更加方便地适配更多应用场景,或许未来的某一天,人们不再需要智能手机了。

  互联网巨头们争相推出智能穿戴设备,抢占未来科技高地,一些服装品牌也顺应这股智能化的风潮,尝试推出智能服饰,给传统服装行业开辟了新的支路。

  普及度比较广的应该是2015年,耐克发布可自动系鞋带的运动鞋,这一系列随后逐年升级,不仅可以监测运动数据,还能实时根据穿戴者的运动情况来自动调整鞋带的松紧度。

  2016年,安踏也与富士康合作,推出首款智能跑鞋——芯跑鞋。主打全方位跑姿监控,可科学测试足部翻转、着地方式、受力大小、腾空高度、步幅、着地时间等,帮助消费者全方位了解自己的跑姿,及时矫正,避免运动扭伤。

  高科技公司Hexoskin 的众筹项目HexoskinSmart是一款紧身运动衣,不仅可以追踪运动心率等体征数据,还可以兼容更多第三方运动应用,包括Map MyRun,Run Keeper和Strava等,在实用性方面更加深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看看。

  一些科技企业也看到了新的阵地——韩国三星推出了NFC西装,可与手机联动,只有穿着者能解锁手机;同时,三星还在积极开发具有紫外线、生物数据监测的智能运动服。

  中国联想曾推出智能心电衣,可预警体能极限和大数据监测体能负荷,提供较为准确的实时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分析,并联合多所著名高校成立穿戴式智能监控实验室,主攻睡眠、心脏、情绪等健康领域,已获得十几项国内外专利。

  目前,智能服饰所涉及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生活娱乐、运动健身、医疗保健方面,注重体现未来、时尚与科技感,也因此受到很多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

  事实上,智能穿戴设备的思想和雏形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两位数学天才——信息论之父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与华尔街宽客之父爱德华·索普,共同研制出仅有一包烟大小的微型计算机,其一端连接到鞋子里的开关以大脚趾操纵,另一端连接耳机播放计算结果。两人身藏这套装置混迹于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中,并凯旋而归。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智能穿戴设备开始发展,诞生多个沿用至今的品类。但受限于技术、成本、应用场景、配套设施等因素,这些“黑科技”没能够走向消费级市场。2015年,随着智能设备的再次迭代,中国开始爆发式发展智能穿戴设备,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559亿元,中国企业占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的52.5% ——来自Canalys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前五的品牌中,小米荣登榜首,出货量达37.7万台,占比20.3%,华为位列第三,出货量为32.2万台,占比17.4%。

  买是买了,但从身边消费者们的情况看,虽然几乎年轻人都拥有一到两个智能穿戴设备,少数老年人也会佩戴智能手环用于计步、健身和身体检测。但不少消费者反映,当购买产品的新鲜劲过了后,几乎不会常用,例如手环用上一段时间后,基本就是用来查看时间,作为智能手机的一个配件,大家并未觉得智能穿戴设备给生活带来了多大的变化,久而久之,这些智能穿戴设备基本都逃不过被搁置积灰的命运。

  目前来看,绝大部分人群的智能生活中心仍然是手机,穿戴设备虽然已经普及,尚无改变世界的能力。或许,未来科技行业解决了续航、散热等技术瓶颈,迭代出更加完善的产品后,智能穿戴设备或许能与人真正紧密结合到一起,进化为“电子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