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王导新:疫情中他奔忙5000公里,诊疗300多位新冠病患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0-09-23

邓莎拔火罐被烧伤

近日有关于邓莎拔火罐被烧伤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邓莎拔火罐被烧伤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邓莎拔火罐被烧伤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邓莎拔火罐被烧伤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邓莎拔火罐被烧伤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重庆蓝”又传好消息!9月8日,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获悉,1~8月,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21天,同比增加16天。 8月收获蓝天23个 据2020年8月和1~8月重庆市空气质量排名通报,今年8月,重庆市空气邓莎拔火罐被烧伤

“最美科技工作者”王导新:疫情中他奔忙5000公里,诊疗300多位新冠病患邓莎拔火罐被烧伤

·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彭光瑞 受访者供图

人物简介:

王导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教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重庆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部级5项,获重庆市及重庆市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疫情期间坚持60余天未休息,每天工作14小时,为我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9月20日,作为“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得表彰。

▲王导新

今年2月3日,重庆某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医院的隔离病房,一位危重症患者呼吸衰竭加重,医护人员已经用上了无创呼吸机,但病患的症状并未缓解,情况危急。

“必须要进行气管插管。”这是重庆第一例需要插管治疗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他的身旁,王导新与市内多位呼吸科专家紧急会诊,得出了结论。然而,在插管过程中,病患随时会咳嗽,从而喷涌出大量气溶胶,即便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仍然有暴露感染的风险。但此刻,病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王导新和他的一线战友们没有犹豫,平常只需半小时的气管插管,此次给传染性最强的呼吸道重大传染病患者做,最终耗时5个小时,抢救成功。

▲抢救重症患者

王导新是谁?他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也是重庆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市级专家组组长。这已是他第三次冲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一线。2003年,他曾任重庆市“非典”医疗救治组副组长,获渝中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2017年,他又任重庆市H7N9救治组首席专家,驻点万州三峡中心医院。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作为重庆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市级专家组组长,他给第一例危重新冠患者插管上呼吸机,又冒着感染风险进行肺泡灌洗取得肺部分泌物标本······整整60余天,他坚守疫情一线,参与了疫情前期多数危重病患的救治,为重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

呼吸专家的责任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2020这个注定被记住的年份,重医附二院内科楼12层标牌上的几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在主任办公室中见到王导新时,他刚刚参加了一场重庆市关于疫情防控的例行会议。赶回病房后,没有任何停顿又开始了病患诊疗,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谈及疫情,他说,作为呼吸科的医生,这一年,注定将被终身铭记。

实际上,这并不是他第一次面对疫情,2003年的非典、2017年的H7N9,他都是重要的参与专家。“近年来,几乎每次疫情,呼吸科的医护人员都需要冲在一线。”王导新说,现代社会中,波及面广、危害较大的传染病中,呼吸道传染和胃肠道传染疾病最为常见。而呼吸道传染病因为是飞沫或气溶胶传染,传播快,防控难度大。

近20年国内的严重公共卫生事件,几乎都是呼吸道传染疾病作祟。而他,作为从事呼吸专业34年的资深医护人员和重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屈指可数的专家,他有责任,站在对抗疫情的第一线。“别人叫你专家是干什么的?就是在广大群众需要的时候,拿出毕生所学,救死扶伤!”王导新这样说,也这样做。

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及时成立了联防联控指挥部,市卫健委专门成立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市级专家组及市级顾问专家组,王导新被任命为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作为专家组组长,王导新并未站在幕后建议和指挥,而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头。本文开头提到的,便是他亲手参与治疗的数十个重症患者中的一例。那一次,由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无法配合咽拭子核酸检测,需要取患者肺泡灌洗液作核酸检测及病原微生物培养。

在插管后,他又再次带领一线医生、专家们进入ICU……

奔忙会诊5000公里

1月中旬,一位女性从武汉返渝,疑似出现了新冠肺炎的症状,72小时后病情加重。这引起了重庆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王导新和另一位市级专家接到指令,立即出发去当地医院进行确认。他们身穿防护服进入到医院隔离病房,详细地为病患诊断病情,最终确定,病患感染的的确就是新冠肺炎,而且属于重症患者。这是重庆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然而,当天晚上,王导新又接到了新的指令:万州出现2例重症疑似新冠病例,需要立即前往会诊。于是,刚刚拿起饭碗准备用餐的他,又马不停蹄地赶赴万州。次日凌晨1点才抵达,随即投入工作中……

接下来的日子,这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常态,王导新开始了5000公里的“会诊奔波路”,辗转万州、长寿、垫江、綦江和主城等20个区县参与会诊救治。60天的时间里,他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参与了3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抗疫专家团队用“三多”总结王导新的工作:病人看得多、隔离病房进得多、奔波的里程多。

▲身穿防护服装在抗疫一线

每天出没于高风险的隔离病房,处理最危重的病患,还有人给王导新取了一个外号叫“王大胆”。王导新说:“要问我怕不怕,说句实话:怕,但也不怕。我是呼吸科医生,我有30多年临床救治经验,我都怕了,谁还敢上?”

不仅仅是医生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王导新并不仅仅是一名坚守一线的呼吸科医生。

作为专家组组长,王导新需要统筹全市救治工作,收集、整理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的临床数据统计,把归档的数据和前一日进行对比,制定重点病例及危重病人救治方案,并每晚向市卫健委汇报当日全市医疗救治工作情况。

在诊疗过程中,他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带领专家组创新、优化了多种诊疗方案。其中包括新冠早期预警与小剂量激素干预方法;重症新冠肺炎恢复期血浆疗法;膜肺(ECMO)对新冠病人的救治应用和效果,提升了重庆基层呼吸危重症救治技术。

王导新牵头撰写了2版重庆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方案,并撰写七期“重庆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方案”,并每周向国家卫健委汇报,有效地提升了重庆市新冠肺炎患者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导新还参与指导重庆市援鄂医疗队的抗疫工作,2次参加重庆市与武汉大学人民东院及孝感医疗队的视频会诊讨论会议。

今年3月底到5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推动国际携手抗击新冠疫情。王导新曾9次参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视频连线会诊,向乌克兰、巴西、匈牙利、亚美尼亚等分享重庆的抗疫经验,并深受友好国家同道好评。

重庆本地新冠病例清零后,他仍然继续到巴南、长寿、北碚等区县及公卫中心会诊管理无症状者及境外输入新冠患者50余例,坚持每周1次到市公卫中心救治输入病例及复阳病例。并开展了5次新冠肺炎救治经验线上分享视频会议,参会人数累计3万人次;培训了400余名区县医生。

采访结束时,王导新说,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用一系列最强有力防控措施,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的胜利,人民群众恢复了基本正常的生活。自己所做的,只是应尽的职责。功劳,应属于所有参与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以及各行各业坚守前线的人们。

邓莎拔火罐被烧伤 △朱小珍(左)和肖先炳 2020年10月22日,重庆南岸区的肖先炳和朱小珍同时收到了两枚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章。 肖先炳和朱小珍是一对结婚61年的恩爱夫妇。他们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参加过抗美援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