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5-14

论文 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杨望,王姝妤.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于135家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甘肃金融,2019(04):16-22.

  本文以中国135家商业银行2012-2017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金融科技运用对商业银行风险的作用及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该背景下受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倒U型;(2)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运用,初期将使其风险承担更为敏感,而运用后期明显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3)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对国有大型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风险变化更敏感,但对金融科技的运用转化能力更强,风险调整迅速。

  金融科技,是以科技手段进行金融创新的一种新兴业态,其外延涵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支付清算、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等诸多领域。金融科技以其迭代周期短、创新能力强的特征,迅速地变革金融行业。金融科技的发展给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传统金融机构带来全面冲击,促使传统金融业态的重构与升级。在这种背景下,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作用机制与影响效果的探讨愈显重要,它为我国传统金融业态面对冲击时应对策略的制定和转型路径的选择提供基础性支撑。

  国内外学者对金融科技的定义、动因、特征等方面作出了相关研究。Arner等指出金融科技是一系列的融资技术,是科技赋能金融的解决方案。Alt和Puschmann认为,金融危机、消费者行为的改变、信息技术的创新和非银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促进了金融科技的兴起与发展。Philippom和Thomas认为,传统金融定价过高是金融科技这个“新进入者”出现的原因;并且由于对金融定价的监管受制于经济与协调成本,效果不会太明显,而金融科技则可能对其产生深刻变化。赵鹞指出金融科技具有轻资产、高创新、增长快等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典型特征,然而基于金融创新螺旋理论和金融功能观,金融科技本质上仍作为金融中介而存在。

  在金融科技与金融风险方面,朱太辉和陈璐认为金融科技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风险集中度;但金融科技会使传统金融风险变得更为隐蔽,同时操作风险和信息科技风险更为突出,不容忽视。赵鹞认为金融科技会改变风险的分布常态,可能会强化金融固有风险,产生金融风险“黑天鹅”。杨望等认为金融科技如大数据挖掘的应用,将加强金融自身的风险防控,提升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正效用。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风险作用方面,汪可等以中国34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认为其呈倒U型,并且非系统重要型银行风险承担能力更出色。对于影响机制的解释,汪可认为金融科技会加速利率市场化,加剧价格竞争,压缩银行利润,从而增加其风险承担水平。

  现有文献多从理论、现象及商业模式视角对金融科技作分析研究,对于金融科技冲击传统金融业态的传导机制、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关系并未展开讨论。并且现有的实证研究对于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测度的信服力略有缺失,对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后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也未作具体讨论。

  基于此,本文的贡献主要包括:(1)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竞合互动机制作出更为具体的阐释与猜想;(2)创新性的构建了金融科技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与已有研究中的文本挖掘法相比,更能反映金融科技企业发展实际情况;(3)基于我国135家商业银行2012-2017年的数据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做实证研究,数据基数大,结果可靠性更高;(4)实证研究过程中,对金融科技运用给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作出更进一步的研究。

  发展初期,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竞争、蚕食利润,增加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在这种竞争与冲击中,金融科技的比较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优越的客户获取模式。实体网点的优势日渐削弱,金融科技背景下,获客方式发生深刻改变。金融科技服务的输出通常依托于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平台,这些平台客户流量大、传播便捷,使金融科技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迅速渗透扩张。此外,获客阶段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实现精准定位,并降低传统金融业务获客的人力成本,提高金融服务载客能力(杨望等,2017)。

  (二)低成本的业务模式。金融科技将传统金融业务分散打散,财富管理、移动支付、个人金融、中小企业、网络保险等,金融科技企业通常依靠其技术和资源优势专注于某一领域,并以产品化服务的方式向用户输出。因此无需庞大的资产规模作为支撑,降低了成本。此外,更为简化的业务基础结构,减少了中间费用,同时降低传统金融机构多层级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隐形成本。

  (三)强大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信息是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础,传统银行业务信息来源于财务报表、抵押品、信用评分技术、关系型信贷等。这些信息渠道技术能为大中型企业、征信较为充足的个体提供足够的服务,然而,对于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小型企业,以及缺乏征信的个体,这些信息技术渠道技术则力不能及。相比较而言,综合各维度信息的大数据则具有比较优势。当然,大数据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客户服务,在其他方面如金融产品的风险定价、量化投资等领域也具有极大优势。

  (四)针对细分客户提供独特价值。麦肯锡在2016年的《金融科技全面冲击银行业》报告中指出,金融科技领域的三大客群为“千禧一代”、小企业和银行尚未覆盖的客群。这些客群基数庞大,且未能被银行覆盖,或不适用于传统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为底层技术的金融科技则能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

  金融科技对传统商业银行在支付端分庭抗礼、在负债端迅速分流、在资产端错位竞争,形成商业银行利润被侵蚀、竞争加剧的现况。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盈利水平下降、管理成本上升时,商业银行将增加风险承担(Repullo,2004);根据“竞争脆弱性理论”,竞争加剧使商业银行特许权价值下降,从而促使商业银行承担更多风险(Gale,2002)。

  发展后期,一方面,商业银行与外部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与投资,以及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对业务进行创新,将降低商业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另一方面,根据“技术溢出”理论,金融科技的示范创新效应、竞争倒逼效应、人才流动效应将促使商业银行对其技术进行升级、业务进行创新、服务进行优化,从而提升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利润,降低风险承担。此外,本文认为由于国有大型银行在信息传递、委托代理层级、组织结构上存在复杂性问题,组织架构更为灵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吸收利用效果可能更优,即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猜想一: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从动态发展视角看,呈现倒U型趋势。即金融科技发展初期,对商业银行利润形成威胁,加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发展后期,由于商业银行与外部金融科技的合作、商业银行转型等因素,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降低。

  猜想二: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运用,初期由于融合磨合等因素,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上升更为敏感;运用后期,随着金融科技持续发挥赋能作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下降明显。

  猜想三: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受金融科技冲击,风险承担变化的程度与敏感度不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大型银行受金融科技的影响更为敏感,风险承担上升高于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后期,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吸收、运用、转化能力相对更强,风险调整迅速,而国有大型银行受到的影响则更为持续,风险调整较慢。

  本文研究中选取135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 BankScope数据库、商业银行年报及中国金融统计年鉴。被解释变量为银行风险,参照LaevenandLevine(2009)对银行风险的处理方法,用Z值定义。解释变量中,参考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联合开发的中国金融科技领军人物与企业评价指数,构建本文研究中的核心解释变量——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指数,该指数包含企业发展、社会认知两个子指数。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2013-2017年整体上金融科技发展指数不断上升,发展情况较优。其中企业发展指数在2014-2015年上升迅速,主要源于投融资市场对金融科技这种新生业态的看好;而2015-2016年企业发展指数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市场中出现多起“伪金融科技”骗取融资的事件,使资本端逐步趋于冷静。2016-2017年,随着市场的逐步出清,金融科技企业发展回暖。目前金融科技领域部分头部企业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的尾程,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金融业态,未来金融科技企业发展将继续向好。在社会认知方面,金融科技进入公众视野的时间稍晚,2015年后,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更为广泛的应用,公众对于金融科技的认知与关注程度迅速的上升,金融科技成为金融领域的新热点。

  为进一步探究金融科技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结合运用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模型引入金融科技指数与直销银行虚拟变量的交互项。目前金融科技已逐步渗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赋能商业银行。民生银行《2018中国直销银行》、CBInsights《打造未来的银行》等众多报告提出,银行业未来的转型方向将经历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开放银行这三个阶段的同步深入或逐阶段递进发展。在现阶段金融科技背景下,结合中国银行业转型升级的特征,笔者认为选取直销银行(或含较为成熟的直销业务模块的商业银行)更具有代表性。

  本文第三个解释变量是银行类型虚拟变量。汪可等(2017)的研究中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受金融科技影响下的风险承担进行了探究,认为在同样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下,系统性重要银行承担的风险相对更多,调整灵活度弱于规模较小的银行。本文在此基础上,意图研究具体的商业银行层次类型受金融科技影响的异质性。实证中将商业银行类型划分为三类:国有大型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其他类型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并引入金融科技指数与银行类型虚拟变量的交互项进行研究。

  控制变量的选取主要考虑商业银行特质性与宏观环境因素,选取如下指标:(1)资产规模。选取银行总资产自然对数作为代理变量。一方面规模较大的银行控制风险能力更强,并且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分散化来降低风险;另一方面,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规模较大的银行可能采取更为激进的扩张策略,增加银行风险承担。(2)流动性水平。以流动性资产与总资产比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通常流动性水平较高的银行,承担风险相对较低。(3)盈利能力。资产收益率代表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盈利能力较高的银行一方面可能有较好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高收益也对应着较高的风险。(4)经营效率。以收入比率(营业收入与营业支出之比)作为银行经营效率的代理变量,该比率越高则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越高。与资产收益率类似,该变量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也不明确。(5)实际GDP增速。以实际GDP增速控制宏观经济环境因素。(6)银行业集中度。以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总占比(cr5)表示银行业集中度。集中度越低,则竞争更为激烈。一方面,更为激烈的竞争将迫使银行实行价格竞争或放宽信贷标准,提高银行风险承担;另一方面,Michalak(2010)认为银行业中竞争越激烈,金融体系脆弱程度则更低。

  经过回归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倒U型。金融科技发展初期,对商业银行利润形成威胁,加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发展后期,由于商业银行与外部金融科技的合作、商业银行转型等因素,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降低。(2)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运用,初期将使其风险承担更为敏感;运用后期,随着金融科技持续发挥赋能作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下降明显。(3)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受金融科技冲击下,风险承担变化的程度与敏感度不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对国有大型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风险变化更敏感,但对金融科技的运用转化能力更强,风险调整迅速。该结论仍需更为严谨地研究。

  银行层面。一是强化数字分析和应用能力。银行拥有客户信用卡、信贷等金融服务的众多信息,具有天然的信息优势,信息价值的充分挖掘将是银行转型变革的关键。二是调整流程数字化与组织架构。商业银行可通过局部敏捷组织等形式的变革,简化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以较为迅速的方式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作出更为敏捷、有效、准确的决策。三是加强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的过程中,虽然两体系之间磨合相适的初期将增加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但后期随着技术运用的不断成熟,金融科技将帮助降低银行风险,提升运作效率,挖掘新的业绩增长点。

  监管层面。一方面,由于金融科技改变了传统金融行业的风险分布,因此强化了金融固有风险与技术风险,监管部门需实时跟进市场动态、跟踪市场风险特征,不断完善现有模式。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可化金融科技为利器,赋能监管。如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分布式强监管,也可利用大数据对市场主体情况动态分析,提前发现风险点,提前预防,化解危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