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齐白石诗歌”北京画院年会将启幕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11-30

聚焦“齐白石诗歌”北京画院年会将启幕

  澎湃新闻获悉,北京画院拟于11月28、29日举行“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暨“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2022工作年会,将有29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相聚云端,以齐白石的诗歌为主题,兼及齐白石的生平及艺术等多个议题展开深入的研讨和广泛的交流。

  据介绍,今年是北京画院建院六十五周年,亦是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十年来,北京画院以传承中国艺术文脉、传播优秀经典艺术为己任,以发展美术事业为目标。在中心顾问、研究员和众多学者的支持下,以齐白石为中心,拓展到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研究,出版了《齐白石研究》、《大匠之门》、“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等系列丛书,成功举办了九次学术年会,来自国内外六百余位专家学者交流成果,碰撞思想,取得丰硕成果,极大提升了北京画院的学术水准和影响力。

  齐白石在作画今年,北京画院将研究重点聚焦于齐白石的诗歌,并举办相关展览,希望通过对齐白石诗歌的研究与展示,促进公众对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关注和参与,激发当代中国人对美好诗性生活的追求。

  内容提要:齐白石晚年评价自己一生的成就时认为:“诗词第一,刻印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这种排法,一定是他几经考虑之后才排出来的——徐渭自己也排过:“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齐白石比徐渭晚了将近350年,但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画放在“第四”位,绝非偶然,而是因为这样的说法正符合传统文人的文艺观。

  文人中苏轼对待李公麟、米芾的态度为例,证明传统文人间的相互尊重,基于两点:一是进士出身,一是诗歌造诣。

  从表现上看,托物言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国有四民,士为上,农次之,最后者工商,而天下讳言贾”,其背后的意义在于,精于诗歌创作,正是传统士人将自我身份加以强调并区别于其他三者的表征之一。

  内容提要:齐白石对诗艺和其诗人身份相当重视,不论是向王闿运等求学诗法、请樊增祥等润色诗稿,还是积极策划诗社雅集、谋求诗集出版,进入辉煌暮年以前的他经营诗学可谓不遗余力。师法陆游,是白石之诗的重要取径和关键定位,齐白石对此也屡作申明,陆游进入齐白石的视野并成为他作诗用心模仿和取法的对象并非偶然,对陆游其人其作的推崇实是当时知识界的一种普遍情感。陆游诗主要有两种不同的主题和风格,齐白石的诗也大略如此,其爱国忧世之作以外,有关日常之寄意、光景之流连、往昔之追念者,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薛蟠体”虽为王闿运所发戏谑之评,但恰是白石诗的底色,齐白石终其一生也未回避和抹掉这个底色,他对之作了极好的转化,让直言快语、天真率性的书写方式给自己的诗带来无尽意趣。

  内容提要:齐白石的题画诗是其绘画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齐白石借之把情感和人生感受都纳入了画作之中,丰富了画作的内涵。和其他人的题画诗相比,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涉猎的题材广泛,二是同一题材力争有不同角度的表达;三是题画诗的内容贴近个人生活,已深入到细腻的内心世界。

  内容提要:齐白石生前曾出版过两本诗集:1928年石版影印的《借山吟馆诗草》和1933年铅字排印的《白石诗草》(二集),为其中年和晚年诗作的代表。作者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揭示两本诗集鲜为人知的出版过程,特别是对《借山吟馆诗草》的原貌,是否经过重抄和重装?作为誉抄本,进行过何种修改? 《白石诗草》(二集)分八卷,收录的诗歌数量超过七百首,这是它改用铅字排印的原因吗?各卷的内容及价值如何?编辑出版过程中,齐白石好友樊樊山、王训、黎锦熙对诗集删改及润色分别做出了什么贡献?对于这些问题,作者均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探索。

  内容简介:齐白石定居北京之初的几年间,常常参加北京地区的文人雅集,例如荷花生日雅集、寿苏会等,为此曾有画作、诗文、日记、手稿等以兹纪念,其中不仅仅记录雅集的时间、地点与参加人物,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流露出了齐白石居京初期的企望、失落与无奈等心路痕迹。

  内容提要:诗文是齐白石诗书画印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由工匠成为文人艺术家的关键环节。五出五归后的乡居期间(1909-1917),齐白石勤思苦读,闭户作诗,其《借山吟馆诗草》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生活和艺术。文章以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借山吟馆诗草》稿本为中心,对齐白石的学诗历程及稿本的序言、自记和题记进行分析,解读齐白石此期诗风与题材,探索其乡居期间的个人心境与交游脉络,揭示《借山吟馆诗草》稿本书风与金农写经体楷书之间的关系,指出《借山吟馆诗草》与其他存世手稿在齐白石艺术中的重要价值。

  内容提要:齐白石诗被王闿运称为“薛蟠体”,以往胡适等人认为是指其风格不同于传统,实则齐白石早年诗作走的仍是传统道路。齐白石四十岁后诗风变化,脱略了对雅的执著,天趣横溢,又与画通过题画诗紧密联系,其返璞归真的境界使他的作品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极为独特的存在。

  内容提要:《齐白石全集诗文》收录齐白石诗词2千余首。齐白石的诗与其书、画、印相得益彰,他的诗总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美妙的意境”,从而“真切感人”。齐白石初学诗时已经二十七岁,其后凭借自己的努力与老师陈少蕃的教授,开始了诗词创作。齐白石自知缺乏深厚的文学基础,在诗社时谦虚地向诗友们请教,出游归来后还常和诗友们斗诗,以提升自己的作诗水平。将1902至1916年北上之前所作的诗收录于《借山吟馆诗草》并请老师王湘绮与好友樊樊山为之作序,于十年后出版,成为齐白石首次出版的诗集,这是齐白石学诗的见证。其后,齐白石亦曾出版过其他诗集,如《白石诗草二集》等。厘清齐白石各个诗集版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对白石诗集有一个整体认知为后续的探讨奠定基础。

  内容提要:回归研究对象本身,以一个“当下人”的视角追索齐白石诗学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齐白石的诗画关系。一、诗学观念索迹 1.师从旧文人传统;2.偏爱放翁喜老杜;3.新旧之交的现实心态;4.以文格见诗格。二、 诗画关系探讨 1.兼具雅俗共赏;2.兼具叙事特征;3.兼擅师古与揣摩。

  内容提要:“诗第一”是齐白石对自我艺术的评价和定位,但因大众更熟悉他的绘画,在对其艺术的研究上常出现“诗名为画掩”的现象。演讲者以收入其诗量较多的《白石诗草》(二集)为例,统计出诗集中以题画诗为主,并将题画诗与齐白石同一时期画作相对应,进一步分析齐白石诗中画与画中诗的紧密联系和其诗画背后的思想内蕴。

  内容提要:齐白石对传统“性灵说”进行了创造性转换,提出了“自主性灵”的诗学观念。齐白石的“自主性灵”的主张,就是艺术自主,重在抒写性灵。这一主张,来自他对艺术哲学的领悟,来自其天赋的气质个性。“自主性灵”也是对齐白石整体艺术美学生成机制的高度概括。其诗学意义在于,体现了超越“文人之诗”追求“风人之诗”的艺术自觉,赋予了作家强大的主体人格,树立起艺术家既不媚俗也不媚雅的独立艺术品格。

  内容提要:文章以诗歌为例,通过对齐白石与王仲言交游的若干细节拼贴,揭示了齐白石之所以在诗歌创作上能取得相当的成就,是因为身边有以王仲言为代表的湘潭诗友的“素心长相保”。他们之间意气相洽,声气相通,互相认同,不仅为齐白石的诗歌学习提供了雨水和土壤;还为齐白石坚定自己的诗歌理念贡献了阳光;并对齐白石书画印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渗透作用。另外,文章对齐白石与王仲言诗歌的异同和不对称性做了简要分析。

  内容提要:以木匠身份走进精英系统的交往圈,齐白石就必然需要面对自己与精英阶层的“出身差异”,这似乎成为齐氏之“宿命”。而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心理活动显现出了两种情绪化的极端方向:敬重感恩与藐视对抗。或可说,在这两极之间的往复徘徊,成为齐白石一生与精英系统打交道时的心理机制。

  内容提要:齐白石与姚茫父是初年北京画坛两个典型代表人物,通过梳理他们之间的张弛关系,以及“中心”与“边缘”在时代发展中转换。作为旧科举制度下的最后一代文人,良好的传统教育和新式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姚茫父虽然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思考传统文人画,但面对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面对五四运动以来反传统的滚滚浪潮,由“中心”变为“边缘”。而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到国际艺术大师,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以鲜活生动热切的姿态关心现实世界,为文人画注入了时代气息和清新的内容,由“边缘”变成了“中心”,这就是历史发展使然。

  内容提要:齐白石在五十多岁时定居北京以卖画为生,为了适应新的生活圈,他与北京画家群多有往来,这其中包括科甲进士姚茫父。本文在原有齐、姚交往材料的基本上,加入了更多新近整理的内容,其中外交官须磨弥吉郎的笔记扭转了之前人们对齐、姚关系不和的认知,力证二人的来往也存在较为友好的缓和期。但即便如此,以姚茫父为首的北京画家群对齐白石的“身份偏见”始终存在。

  内容提要:文章梳理了齐白石习文习画确立画坛地位时的人际关系,重点则放在北京。正因为在北京时的齐白石自己艺术上的先天才气与后天努力,及人脉圈子的建立,才为自己的艺术成功奠定了基础。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齐白石初到北京时在法源寺建立的人脉圈子,及在法源寺期间和陈师曾的相识相知,是其走向成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人生节点。

  内容提要:1919-1922年是齐白石一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时间节点,而《白石老人自述》关于齐白石及相关人士在此期间活动的记载,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笔者考证发现,从1919年秋到1922年阴历五月,胡宝珠一直住在齐白石湘潭老家,而非如《自述》所暗示的生活在北京;在此期间,齐白石在北京的几次迁居也与《自述》所描述的很不一样。此外,胡宝珠也并非如《自述》所称的“嫁入”齐家,而是先期以婢女的身份进入齐家,直到一年以后才得以由“婢女”而成为“副室”。《自述》所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但导致后来的多种传记和研究文章失实,甚至连《自述》笔录者张次溪的相关回忆文章也被“带偏”,读者长期被误导,亟待纠正。

  内容提要:天津博物馆藏陈师曾《桂花载酒图》有齐白石和其他多人的题跋。本文仅据此围绕齐白石与熊佛西的艺术交往,以及作品中涉及到的邵章、姚茫父、汤定之、胡南湖、陈师曾等人的相关情况进行梳理,分析齐白石广缘交游、斑斓多彩的友人世界,以期丰富齐白石的研究资料。

  内容提要:齐白石与杨泊庐(杨溥)的交游是其晚年艺术生活的重要一环。在齐白石致杨泊庐的信札中,除两人亦师亦友的诗画之交外,大抵可见杨泊庐充当齐白石绘画中介,又为其家庭琐事奔波的身影。在齐白石晚年生涯中,与其为诗画同道的杨泊庐成其重要的盟友——甚至精神支柱,而一向生平事迹不为人知的杨泊庐形象亦通过这批信札变得丰满而鲜活。

  内容提要:演讲将结合相关文献、影像、美术作品,探究齐白石和叶浅予长达二十二载的人生交谊历程,并通过“齐叶首晤如故见”、“京华再聚共飞觞”、“濡翰共展丹青缘”、“沧桑细叙忆齐翁”四部分内容对二人首次面晤时间、再度聚首后的交谊点滴、互赠画作的重要义涵、叶浅予忆述评析齐白石及其画作等细节与素材进行考证、析述,从而为齐白石生平与交游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内容提要:齐白石与门人的师生交往,是考察齐白石艺术交游与人际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画院所藏1919-1950年间齐白石致姚石倩的41封书信,是迄今所知传世最多,且最为系统连贯的齐白石书信手稿之一。这批书信的写作时间涵盖了齐白石在20世纪中国艺坛逐步由寂寂无闻迈向名满天下的全过程,鲜活记录了齐白石在师生交往中的言出心曲与所思所感,展现出他复杂多变、敏感自尊的隐秘心绪、交际风格与认同自许。本文运用艺术社会史视角与方法,撷取齐白石致姚石倩书信三题加以重新阐释与索解,力图以其生活空间、艺术交游与人情酬酢为线索,揭示齐白石在被时代漩涡裹挟之下的心绪起伏与情感体验,反思20世纪中国艺术家“日常生活史”研究的考察理路与群像书写,展现出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与社会运动、文化、精英思想、民众生活等方面交融勾连的鲜明特点。

  内容提要:以央美图书馆藏1937年出版的珂罗版画册《西河邨人书画集》为切入点,在收集整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齐派张丕振的画艺画事、生平交游等进行了梳理考略。张丕振在京华美专学习期间师从齐白石,课堂教学之外亦多有求教,为当时中的佼佼者,从书画集收录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明显的齐派大写意绘画风格,并有齐白石题跋的作品若干件。张丕振1933年从京华美专毕业后任教于北华美专,在教学之余举办个人展览,并参加北华美专举办的历次师生展览,作为齐派之一,其书画艺术达到一定的水准。

  内容提要:文章通过挖掘与梳理陈子庄的相关史料,整合陈子庄在《论画语要》中关于齐白石其人其艺的记述,对比研究作品图像,试图厘清陈子庄与齐白石的关系,揭示陈子庄在学习齐白石艺术语言过程中的“破”与“立”,从一个侧面展现陈子庄在传统笔墨中取得的突破和成就。

  内容提要:通过探析日文版《巨匠齐白石的生涯》,首次揭示日本汉学家小泽文四郎为研究清代学术来华求学,经友人张次溪介绍结识齐白石,拜师求教的过程。探讨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时期,齐白石与这位日本交往密切,对其充满信任的深层原因。小泽晚年在病痛中倾力译介《齐白石老人自述》,向日本读者介绍白石老人的生平和艺术,不负师恩。

  内容提要:齐白石的诗、书、画、印互为关联,互有影响,最终互相成就。过于精细分工的学术研究,往往将这几个领域泾渭分明地切割审视,忽略了他们的整体性与联动性。齐白石在衰年变法之前的风格整体取巧取秀,衰年变法之后重拙重粗,他的诗、书、画、印实际也是随着整体风格的变迁在一体联动变化,且互有影响借鉴与吸收。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左右手“互搏”的特质,成就了“四绝”齐白石。

  内容提要:“天趣”作为中国美学范畴中的重要命题,对齐白石艺术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纵观其艺术历程,由诗、书、画、印“四绝”的“自主性灵”“脱尽习气”,到“不似之似”“作画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画学观念的建构,无不与其对“天趣”审美的不懈追求密切关联。

  内容提要:西安美术学院博物馆藏齐白石30余件绘画作品,题材涉及禽鸟、花卉、草木、人物等。本文采撷其中部分代表作品,结合作品题跋、绘画风格进行系统梳理,探讨齐白石绘画之变与交友之道。

  内容提要: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最负盛名,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师,他开创了传统中国画的时代新风。其凭借着广泛地汲取与不懈的探索,由民间画师一步步走入中国文人画家行列,而后又将民间艺术的表现语言、色彩运用与造型方式等成功地融入到中国传统文人中,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传统文人写意花鸟画的表现题材,丰富了其艺术内涵,赋予其以更加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将中国传统文人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推至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内容提要:齐白石的写意花鸟画艺术影响了其众多。本文选取齐白石中颇有成就和具有代表性的三位画家——李苦禅、王雪涛和崔子范,从他们的从艺经历、绘画思想、艺术风格特色等方面进行论述,并用作品对比的方式,分析是如何继承齐白石写意花鸟画艺术并发展创新的。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总结齐白石的授徒教学方法,一是广益多师,二是注重写生,三是创新、自立门派,四是以勤劳朴实、不慕名利为做人之本。齐白石对于20世纪中国画走向现代具有重要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