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助推家校共育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共融共享——江津区龙华小学校“腾讯智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8-06

智慧校园助推家校共育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共融共享——江津区龙华小学校“腾讯智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已能逐渐实现互联互通、合作共享,并不断改进。担负育人使命的学校,应着力思考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凝聚各方教育,合力促进育人效果最大化。“腾讯智慧校园”平台为教育的共融共享、合力共进提供了一种经济便捷的可行途径。

  2020年初,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线上教学成为学校的必然选择。它颠覆了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因互联网而实现了深入的直连共通,但也暴露出了家校共育在互联网下共融共享的某些问题。例如:学校线上教学硬件条件的支撑、教学资源的配备、管理使用技术的保障等存在教育输出门槛障碍;学生家庭环境、陪读辅导条件、工学矛盾等也给教育教学效果的生成带来重要影响。因此,人们期待一种低技术门槛、低成本投入、高效便捷的教育教学平台。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以往的教育模式因线上教学的兴起而触发了更加迫切的变革需求与思考。而智慧校园平台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家校共融共育的过程中呈现出了越来越显著的优势。

  “腾讯智慧校园”是在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的背景下,结合自身产品和平台优势,为学校打造的移动端校园智慧生态圈解决方案。在其平台中,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应用模块,其覆盖了智慧教学、智慧办公、智慧管理、智慧家校、智慧数据、智慧环境等各个应用场景,较好地契合了学校的日常需求。

  本文就“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凝聚各方教育,合力促进育人效果最大化,进行了“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应用的探索与实践探讨。

  重庆市江津区龙华小学校(简称龙小),依巍巍鹤坪山,傍滔滔长江水,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学校、重庆市排球特色学校、重庆市“百姓身边的好学校”。目前有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538人。2018年5月,龙小在江津区教育系统召开的“腾讯智慧校园”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后进行了平台注册,开始了智慧校园探索之路。

  龙小微官网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分别设置了“学校动态”“特色排球”“校本课程”“德育实践”“平安校园”等栏目,主要依托智慧校园平台进行校内管理、线上教学办公及家校共育互联等。据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教师关注度100%,家长关注度90%以上。以2021年为例,在校学生538人,家长关注人数923人,有的家庭有两个以上成员关注。班级圈上传总量近15000条,上传照片32000多张,点赞总量近60000次。在发布信息方面,教师占比40%,家长占比60%;在点赞方面,家长占比80%以上。龙小更新动态及时,教师与家长在平台上互动积极,沟通密切。

  龙小将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列为年度工作重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和中层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校长领导、部门分管、班级应用”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分级负责培训考核:校长统筹规划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拟定《“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各部门按分工负责对应功能模块的管理、培训和考核;班级教师和学科教师根据日常工作进行具体使用,并指导和培训家长使用。另一方面分层落实应用管理:平台管理员负责校级数据建设、使用培训和技术支持;部门管理员负责分管内容的应用管理,并对应用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班级管理员负责班级数据建设,使用平台进行班级管理、家校协同教育工作。

  自开通智慧校园平台以来,龙小通过班子会、教师会、家长会以及智慧校园建设专题会等各类会议进行宣传,让全校师生、家长在思想和行动上达成共识。在具体实施上,龙小坚持制度先行、团队建设、试点探索、逐步推广,以点带面、夯实基础,扎实、稳定、有效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龙小根据《“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明确领导、部门和教师的职责,修订相关考评制度,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部门和班级应用工作进行考核,实行“每周一统计、每月一通报、每期一考核”。考核结果与班主任津贴和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评优推先的重要依据之一。

  无论多好、多先进的智慧校园平台,最终发挥效益都得依靠使用者,特别是会创新的使用者。龙小坚持“先培训、后实施”的原则,平台开通后,积极主动地与重庆市江津区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联系组织落地服务商到校进行管理员的培训和全员基础使用培训。为了高效快速地掌握平台的各项功能操作要领,龙小组建了管理员团队,按照“分工合作、共同研讨”的模式尝试应用各大模块的功能,分享交流体会,协作完成了《“腾讯智慧校园”基础操作指南》。为提高平台的有效使用率,将管理员团队成员分配到各年级组,具体负责对应班级教师和家长的操作指导和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线上线下沟通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提升了使用智慧校园平台的水平。

  在完成基础数据建设后,龙小开始推进智慧校园教师和家长关注,以便形成数据闭环。在试点阶段,龙小选取家校沟通使用频率最高的“班级圈”和“消息通知”两个模块进行应用实践。

  龙小留守儿童较多,大部分家长常年在外,对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较为关切。以往家长和教师的沟通多局限于电话联系。教师因为工作繁忙,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家长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不清楚,使得家校共育效率低下。为此,龙小选取了家长最关注的“班级圈”为切入点,进行应用探索。

  “班级圈”近似微信的“朋友圈”,沟通交流范围可限制在班级内部,除了能发布图片和文字外,还能发布十分钟以内的视频。龙小要求班主任和辅导员及时更新动态,将班上的教育活动照片上传,发布学生在校成长的点点滴滴,尽可能多展示他们的优点和进步。此外,教师还通过布置一些习惯养成类作业,例如每日的阅读、体育锻炼、家庭劳动打卡等活动,让家长参与反馈。通过“班级圈”,外出打工的家长能对自家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情况有比较准确的了解,对学生的关注也能有的放矢。例如我校三年级某留守儿童,平时不愿跟其他学生玩,上课也从来不敢发言。他的父母清楚情况,但是迫于生计必须去外地工作。龙小在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中组织了软笔书法比赛。班主任知道该生曾练习过毛笔字,便鼓励他参加。在此过程中,教师拍了很多照片上传到“班级圈”中,吸引了家长、教师及其他学生的评论点赞,极大地鼓舞了该生,使其增强了自信。此外,之前该生的父母只是偶尔打电话给教师,但现在通过“班级圈”,他们可以更及时地看到孩子的进步。该生现在上课变得更加活跃、自信了,发言也更积极了。

  校方经常为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培训,特别要求班主任把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作为提高工作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智慧校园平台没有开通之前,各班教师与家长主要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联系。这种班级群,一方面能对教师和家长间的信息沟通发挥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会由于群管理形式松散、各类消息交替发布等问题,使得沟通效果打折扣。

  “消息通知”最大的优点是精准送达。教师发布的信息,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作业提交情况、安全提醒等内容都能准确送达每位家长。教师也能清楚地知道多少位家长已经阅读了发布的信息,并为没有阅读的家长及时发送“提醒阅读”。教师发布的信息会在平台形成大数据,帮助管理团队了解班级工作的成效。

  在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管理团队逐步推广教学服务、教师助手、家长助手、行政助手等应用功能,加强使用培训,强化使用督导。在此过程中,龙小不断开展专题会进行分享交流,总结好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改进措施,逐步推进智慧校园与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智慧校园平台的活跃度和使用率。

  智慧校园建设重在落地应用,坚持持续发展。龙小以智慧校园平台整区推进应用为契机,加强与区内各校间的交流,扎实推进努力提升智慧校园管理水平;并通过行政推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全面提高教师的使用水平。

  通过智慧校园平台的使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龙小的发展。微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的信息被大量阅读,家长可对校方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工作的开展。这使得龙小的规范办学得到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认可。

  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各班教师可随时将教育相关理念、家庭教育方法、学校一日常规等向家长进行推送,家长可以通过平台与教师进行互动。在“班级圈”中,家长也可将学生在家的表现共享给教师,从而促进家校协作的发展。

  由于智慧校园平台资料保存规范、有序,教师在期末整理工作开展、进行工作总结反思时更精准。毕业班的教师可整理出平台上的毕业纪念册,为学生留下满满的记忆。家长也能看到学生每学期的成长,对学生的了解更全面,评价更客观。校方也能对部门工作和班级工作的开展有准确的了解,掌握全面的数据资料,促进管理工作越来越科学、规范、合理。

  智慧校园为家长、社会与学校教育无障碍的沟通搭起了桥梁,为家校共育突破原有的单方作战模式提供了共融互通、协作共进的平台。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学校教育切实拥有了家长群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密切关注,从而能更好地助推家校共育不断提升、良性发展。

  家长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既是学生良好家庭教育的保障,更是家校沟通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目前龙小应用智慧校园平台进行家校事务性沟通较多,而向家长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家庭教育培训较少,尚缺乏系统规划。

  为此,龙小在微官网中增设了“家长课堂”模块,由家长委员会与校方共同研制家校培训规划,注重倾听家长的声音,并定时向家长推送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视频等资源,让家长利用碎片化阅读及交流反馈,协助家长建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让他们用开放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解决学生成长中与家长的观念冲突,共同探索家校共育的有效路径。

  学校目前尚未实现网络全覆盖,为满足智慧校园常态化应用需求,需要对现有校园网络进行升级扩容。现有网络通过“在线人左右的家长视频会议,但要保证会议的流畅度只能降低清晰度,提高清晰度就容易出现卡顿,使在线视频交流效果差。此外,教师每天放学后上传“班级圈”图片、视频时,网络也会明显变慢,只能安排错峰上传。按规划的招生人数预估,龙小要实现智慧校园的常态化应用,应提升到千兆带宽。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因此,要引入“平台+教育”服务模式,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以逐步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

  未来,智慧校园将使学校管理变得更智能,在总结提炼平台应用经验、创新管理的基础上,谋求平台功能服务与教育管理的高度契合,从而让管理更加智能高效,如学生考勤、学校物联与平台的链接,依托大数据的教师考核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并由此实现学校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一体化,打造统一整合的智慧校园平台。

  依托“腾讯智慧校园”平台的开放性,将我区“十四五”教育战略发展规划之“家校社共育”与城乡一体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平台)融入智慧校园,让专业的平台带动家校共育更加智慧化,探索贴合家校共育的资源需求,以满足学校、家庭个性化、智能化的发展需要。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将为师生提供公平化、个性化、包容性的教与学环境,改变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腾讯智慧校园”给家庭、学校教育的共融共享、合力共进提供了一种经济便捷的可行途径。目前虽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坚持应用、不断完善,未来值得期待。

  [3] 李鸿章.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困境与智能化校园构想[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23):76-8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