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让你更新的APP 竟是能源隐形杀手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7-04

常让你更新的APP 竟是能源隐形杀手

  APP经常要更新,手机因此越用越慢,令不少智能手机用户为之挠头。甚至有用户反馈,刚买一年的手机,就“跑”不动更新后的APP。

  近日有报道称,功能越来越强大的APP,占用了大量的数据资源、耗能惊人。对此,有专业人士建议软件开发人员研发绿色、低碳、环保的APP。

  不断升级、更新的APP到底会耗费多少能源?APP不断更新,是用户真有需求,还是竞争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目前全球是否有衡量APP碳排放的指标?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人士。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及对抗技术研究所所长闫怀志对APP耗能的情况向科技日报记者进行了介绍。

  首先是显示屏耗能。APP通常都需要显示,而显示屏是手机耗能大户,全功率运行时约占整机能耗的五成。

  其次是网络连接耗能。使用和升级APP时,通过GSM、2/3/4G、蓝牙和WiFi芯片进行网络连接会产生能耗。

  再次是CPU耗能。CPU是APP应用处理的主要硬件,必然会持续耗能,而较高的CPU使用率则会迅速消耗电池电量。

  “单个APP的能耗,表面上看起来并不算高。但当多个APP的能耗在智能手机中累加,就会对手机寿命、性能、响应速度和温度带来显著影响。” 闫怀志指出。

  在他看来,APP耗能多,主要是因为频繁交互、数据库频繁操作、网络频繁切换、高运算量代码等造成的。比如,APP推送消息这一设备唤醒功能,会导致屏幕等硬件资源通电产生很高的间接功耗;定位功能也非常耗电,而很多APP都需要位置服务,定位精度越高、定位时间越长,能耗越大。

  “用户本身的使用需求会加剧资源的消耗。”北京幂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张业贵认为,当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手机上通过APP打开视频、图片、游戏等内容,随之产生的数据量也会不断增加,对手机计算、存储、传输资源的消耗也会不断加大。

  “客观地说,APP的不断更新升级,既有用户需求的内源牵引,也有APP无序竞争的外源推波助澜。”闫怀志分析道,一方面,APP不断更新升级的主因是功能增加,这必然会需要更多的代码、占用更多资源。以微信APP为例,由于其功能被不断拓展,安装包体积已经增长了几十倍。

  虽然有些APP的新增功能并非人人必需,而用户通常不会或无法删除这些“鸡肋”功能。手机硬件的升级换代也会倒逼APP被动升级。比如,常见的屏幕分辨率提升,会导致APP界面素材处理程序和存储空间被扩大数倍。而且,很多APP在版本升级时,为了提供更好的兼容性,增加了许多代码,如果未进行专门优化,就会导致APP臃肿不堪。

  另一方面,激烈的APP同业竞争和开发者尊崇的“敏捷开发、持续迭代”的理念,也令APP频繁更新成为常态。相对成熟的APP制作通常用时1个月左右,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保持竞争能力,一两周发布一个新版本的高频度更新现象屡见不鲜。对某些用户来说,升级后的APP并无实质性功能、性能改进,这种“鸡肋”更新和频繁的更新提醒令他们苦不堪言。

  “更重要的是,APP应用领域存在着典型的‘公地悲剧’效应。”闫怀志解释道,每个APP都希望占有更多的手机计算和存储资源,进而导致更多的资源和能量消耗,而一部手机的既有资源是固定不变的,每个APP的资源过度使用倾向,必然导致手机可用资源的枯竭。

  这种“公地悲剧”的后果和代价,最终会转嫁到每位手机用户身上,直观表现为电量流失过快、运行卡顿等糟糕的用户体验。

  即便某个APP研发团队付出很大代价,对其产品进行了代码和能耗优化,但其他APP却占用了很多资源,而用户通常无法感知是哪个APP导致用户体验受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很少有技术团队愿为APP进行优化,而趁乱占用手机资源的APP逐渐增多。

  此外,还有一些安卓系统APP恶意利用其开源特性,持续在后台自启动推送服务,极大地消耗了用户的手机资源。

  当前,ICT(信息通信系统)相关的碳排放日渐趋高,ICT已成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这引起了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在内的强烈关注和高度重视。

  我国工信部等部门就信息通信业的能耗问题,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十三五”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倡导ICT行业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

  “但是,ICT相关标准和措施主要关注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内容分发网络(CDN)设施等高耗能机构或设备,对应用软件系统特别是APP碳排放的直接关注不多。” 闫怀志指出,虽然可以通过获取APP的UID(用户身份识别)耗电总和来计算其碳排放,但目前尚无得到业界公认的、衡量APP碳排放的有效指标。”

  据估计,到2020年,全球ICT相关碳排放量将达到15.4亿吨,其中,全球数十亿移动智能终端上装载的海量APP的能耗“贡献”不可小觑。2019年,在工信部指导下成立的统一推送联盟,推出了《中国绿色APP标准》(草案)。该标准充分考虑了用户对于绿色APP在个人隐私保护、权限管理、基础安全(网络安全、内容安全)、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诉求。

  闫怀志认为,这说明包括节能减排问题在内的绿色APP生态体系的构建问题,已经引起了行业内外的重视,并开始采取了实际行动。一个设计良好的APP,应该是既考虑满足用户对APP的功能使用需求,又兼顾设备安全性、整体流畅性、耗电程度、发热程度等因素,以此实现APP的功能和碳排放之间的合理平衡。

  就减少碳排放方面,闫怀志建议,可采取限制APP交叉唤醒和链式启动、尽可能使CPU处于休眠状态、避免不必要的常驻后台的行为等具体措施。

  总体而言,APP服务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消耗的能源就会越来越多。张业贵认为,要解决其能耗、性能等问题,首先需要硬件服务商和软件服务商的共同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计算能力,降低功耗。其次需要用户的努力,将意见积极地反馈给软件服务商,让他们去提供必要的服务,停止不必要的服务。(唐婷)

  日前,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蔡大伟教授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姜雨教授团队在马属动物古DNA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尽管疫苗技术取得了重大而惊人的进步,但新冠疫情尚未结束。控制新冠病毒传播的一个关键挑战是识别受感染的个体。日本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抗体的新方法,用于快速可靠地检测新冠病毒,且不需要血液样本。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

  “种子能引来胡蜂这类肉食性昆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提供的信号能直接或间接指示昆虫猎物的存在。”论文通讯作者、版纳植物园研究员解释说。

  每一种矿物都有一段历史,每一颗石头都讲述了一个故事。据1日《美国矿物学家》月刊发表的两篇论文,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所领导的一项为期15年的研究详细介绍了地球上每一种已知矿物的起源和多样性,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将有助于重建地球上的生命历史,指导寻找新的矿物和矿藏,预测未来生命的可能特征,并帮助寻找宜居行星和地外生命。

  大豆育种如何突破父母本花期不遇瓶颈?如何实现异地品种杂交?我科学家对大豆花粉超低温保存关键技术进行优化,实现了大豆花粉异季和异地应用,打破大豆花粉应用时空障碍,为实现规模化、工程化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高速铁路设计 基础设施》(IRS 60680:2022)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主持,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等十余个国家的20余名专家参与,历时4年编制而成。

  长江澳是平潭最大的风口之一,风大沙猛,导致这片区域种下的植物难以成活。2018年,当地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筛选“巨菌草”“绿洲一号”“绿洲三号”等多个适宜治理风口流沙生态的菌草品种,进行试验种植。

  当发生气体泄漏时,即使是少量有害空气污染物也可能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因为天然气是由靠近人群的设备使用的。

  研究人员提出,双腕存在肌肉吸盘和用于侦测猎物的锥状感觉附属物,说明罗讷河陷阱幽灵蛸是一种主动捕食者。

  美国宇航局(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是全球首个针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全面行星防御测试。

  近日,一项针对北京雨燕迁徙行为的追踪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运动生态学》上正式发表,首次精确揭示了北京雨燕迁徙生态学规律。

  交易场所提供者应当尊重场所内(平台内)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场所内(平台内)经营者参与价格促销活动。

  研究人员称,将钙钛矿与铜铟二硒化物或铜铟镓二硒化物等其他材料结合,有望催生柔韧而轻便的串联太阳能电池。

  通知明确了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创新基地平台依托单位的引领作用,加强科研助理岗位服务保障。

  在发达工业社会,创新设计是处于“微笑曲线”的前段,属于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特点。

  截至2022年6月29日,天问一号任务环绕器已正常飞行706天,获取了覆盖火星全球的中分辨率影像数据,各科学载荷均实现火星全球探测。

  2020年,我国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超过1亿元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再创新高,达261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