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中国移动!离职员工自述中国移动现状!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8-07

一个真实的中国移动!离职员工自述中国移动现状!

  作为某集团排名前十省公司本部政企线条员工,本来想正儿八经写一个回答,从公司背景、发展过程、制度、组织等多方面分析运营商职场生态困境的原因。但由于最近有同事离职后,在知乎上描述了一下离职前的真实情况,又不凑巧该回答被某些人翻出后转发至部门领导,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内部批判(人都走了,没法展开批斗)。

  听着看着二、经理们道貌岸然的语气和模样(又不是不知道各自都在私下里怎么吐槽公司),真是忍不住的反胃,索性直接吐槽。反正又不是写汇报材料,既要说问题及原因,又要说思路与方案(把如何发展的问题抛给基层员工这种做法也是绝了,“领导就是做决策的,领导把问题都想清楚了还要你干嘛?”呵呵)。

  移动员工面临的困境有移动的问题,但更多是运营商行业的问题。个人由于工作经历,对三家运营商都比较了解,详细情况就不说了,省得被人肉。本文重点说基层员工的苦恼,基层员工目前指7岗及以下员工。移动的8岗(电信6岗以下,联通10岗以上)基本可以作为一个分水岭,幸福指数会得到明显改善。

  1)运营商是央企,收入是有严格的阶梯体系的,8岗较7岗而言收入有明显提升,具体数字其他回答里有提到;

  2)能上到8岗都是有一定“水平”的,要么背景要么资历要么特别牛x,不必埋首于最基础最繁琐的工作。个人认为省公司本部8-9岗是最幸福的岗级,不用像经理一样直面上层压力,算是正常国企工作。经理是挂着领导名义的普通员工,收入远低于市场化企业管理序列同级,权力约等于无(基本上没有经理批完就可执行的流程),集团公司的经理不在讨论之列。然而我省最多人数的员工岗级是3岗,4岗已是绝大部分人的天花板。

  运营商的岗位大体上可以分为①生产部门、②支撑部门、③内勤部门。工作压力排名,2016年前②>①>③,现在①>②>③。

  过去的压力主要集中在建设口,业务靠人口红利躺赚。4G建完并打完提速降费价格战以后,用户规模增量见顶,流量增量不增收,ARPU值下滑,开始“四轮驱动”,压力集中在业务口。

  生产部门:2C、2H的市场部、2B、2N的政企部(集客部、重客部、要客部等等),主要对收入指标负责。CHBN即是中国移动的“四轮驱动”,指个人、家庭、企业、新兴四大市场。

  支撑部门:战略部、网发部、采购部、建设部、网络部、技术部、系统部、客服部、信安部、内审部等等,各家各省名称不一,主要负责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维,以及与主营业务相关,但不直接参与经营的工作,属于运营商的实权部门。

  内勤部门:综合部、纪检部、财务部、法务部、人力部、党群部、后勤部、工会等央企国企标准配置。有些部门例如财务部压力也不小,但不像生产部门那样具有长期性。由于收入只与岗级挂钩,一线业务部门会多一些以计件收入、大单激励、获取分享等名目的提成收入,但由于央企体制限制,只是聊胜于无。下表是一个我省公司本部基层员工的年收入情况:

  收入少吗?从绝对值来说确实不多。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收入对得起这份工作的含金量。因为运营商的绝大部分工作确实没有技术含量,专科生甚至中专生都能完成(实际上很多领导就是中专生)。为什么大家会认为收入少呢?因为门槛高。985、211的学生进来,收入两年后就能被去市场化公司工作的同学甩开。

  二、事多大市场线条就不多说了,很多答主已描述得非常全面。一切以KPI为纲,在一个血海市场,管理部门一是为了保证业务合规开展,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感,疯狂往基层下指标,到了区县的分局层面考核指标最多能到200个。政企线条上,事多主要体现在两点:

  2、无穷无尽的材料。运营商并不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靠的是规模效应。个人感觉,运营商作为垄断着基础通信经营牌照的副部级央企,在面向企业客户时,虽然体现在基层员工上是卑躬屈膝,做好服务,但骨子里是充满了傲慢的。

  天天喊着要做客户身边的行业信息化专家大咖,用5G+AICDE赋能行业,实际上对其他行业信息化痛难点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不去深入理解,没有能力去理解,也不屑于去理解。看上去似乎为千行百业做了信息化服务项目,实际上基本都是语音、短信、专线的各种包装,以及各种标准信息化产品的转售。市场的基本规律是,高利润的产品一定是定制化产品,规模化的产品只能是薄利多销(除非绝对垄断市场)。

  而针对具体客户需求开发定制化产品,从内部复杂冗长的管理体制上,和外部上级行政部门下达的高额的经营目标上都是相背离的,导致运营商只能做一些基础通讯类产品。

  这在20年前,信息化浪潮正在兴起的年代,是没有问题的。而在现在这个基础通讯网络已经做到了村村通的时代,全行业已经提出了数字化、数字经济的目标时,运营商的产品变得毫无竞争力,只能采取凭借自身用户规模,与有技术的厂商合作的路线。而合作路线的现实是,一线厂商瞧不上运营商不愿合作;二线厂商嫌跟运营商合作流程长收款难不积极合作;剩下的只有靠着运营商渠道活命的三四线厂商积极合作。

  但这样的自欺欺人的产品,甚至已经到了在各种展会上被到场客户嗤之以鼻的地步(个人几年间参与各类展厅展会不下100次,接待过省级至区县级各类领导。展厅做得再漂亮,营销话术写得再丰满,天天喊口号要敢卖会卖愿卖,客户眼中都跟傻子一样)。

  产品不行,收入指标重,怎么办?压呗。“压力要传递下去”、“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产品的人”。

  坦白说,运营商在营销上是花了很大力气的,每年都花大价钱邀请咨询顾问、技术专家,举行各类培训会、训战会、训练营,方一套连着一套。对业绩增长有没有作用不好说,但至少积累了海量写材料的素材,形成所谓的“思想产品”,跟银行、保险等业务部门情况差不多。

  基层客户经理们各种上门打卡、拍照发群、日报周报进度汇报、销售六步法、一集团一方案,一集团一雷达、一集团一档案。然后就是无穷无尽的汇报材料.

  个人认为归根到底原因就一个:运营商需要为地方政府承担解决就业这个政务任务,导致机构臃肿庞大。

  作为员工想要往上爬,必须通过层层汇报这样的形式在领导面前展示存在感。这里的员工并不是指基层员工,而是包括二级经理以下所有人。

  一级经理的汇报材料,主要面向集团公司或政府部门,一般由综合部完成,属于天界事。二级经理的汇报材料,由部门综合牵头,所有经理配合,然而经理怎么可能自己动手,有多少朋友的青春花在了一版又一版的PPT中…

  并且产生了新一轮的恶性循环:产品竞争力差-收入指标不好看-领导很焦虑-要求写材料找原(jie)因(kou)-写一遍不满意-还是不满意-一定要改到deadline改不出来为止-暂时应付过关-员工的精力都用来写材料了没人关心产品-产品更差-收入指标更难看。

  最怕的就是夜晚接到微信说某某领导心血来潮要调研某业务。至于最后收入指标怎么办,其他答主已解释过了,体系化造假是传统技能了。

  三、心委屈也借用高赞答主的一句话:“中国移动现在最缺乏的就是对劳动的尊重。”很多领导依然沉浸在往日荣光的幻想中,认为20年前的辉煌是靠自身的能力而非人口红利与行政垄断。实际能力低下,只会纸上谈兵,蜷缩在公司大门内,不敢走出去面对客户,把发展的问题归集于员工的无能。

  其实我也挺瞧不上自己干的这些工作的,对社会毫无贡献。但我不否认运营商对社会的贡献,也不否认建设、运维、网优的同事和外包单位的小伙伴的辛勤付出。关于垄断再说一句,很多朋友说运营商已经是最充分竞争的国企,这我不否认,但依然跟正常的市场化行业不是一回事儿。不信放开A1牌照试试。

  广大人民群众通信资费降低真是三家运营商竞争的结果?别忘了国产通信设备厂商的努力与提速降费的行政命令。202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